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本公司近期有幸征集到一件乾隆瓷胎洋彩番莲纹包袱葫芦瓶,此件乾隆瓷胎洋彩番莲纹包袱葫芦瓶,胎薄釉厚,所绘缠枝花卉,明暗清晰有次,色调柔和微妙,盘绕于金廓万寿连延图案周围,宛如青腾绕梁。多种颜色重叠接连,构图缜密紧凑。展示效果极佳,实为一件不可多得的藏品。如想竞拍可以联系 本公司安排各位藏友到现场参加竞拍。
乾隆洋彩番莲纹包袱葫芦瓶
葫芦瓶自唐以来因其谐音“福禄”,且器形像“吉”字,故又名“大吉瓶”,寓意大吉大利,为民间所喜爱,遂成为传统器形。寓意大吉大利的葫芦瓶不仅民间百姓喜欢,乾隆皇帝也是“腕级”的玩主,从传世的葫芦瓶上可见一斑。宋元时期,龙泉窑、景德镇窑均有生产,浙江省博物馆收藏有一件宋代龙泉窑葫芦瓶。
元代又出现了八方葫芦瓶、上圆下方葫芦瓶等各式葫芦瓶。明清两代,葫芦瓶大量烧造,器形也有较多变化,有方形、圆形、蕴含天圆地方之意的上圆下方和多棱形等许多品种。
至康熙时,出现三节或四节式葫芦瓶。雍正、乾隆时期烧造有三联、五联葫芦瓶。乾隆三十一年档案曾记载,这一年的皇帝万寿节时景德镇御窑厂,就曾向宫中送进两件洋彩万福万寿葫芦瓶,可见当时葫芦瓶多适于祝寿所用。
葫芦瓶这种特殊的器形,在收藏市场上很受欢迎,中国收藏家协会陶瓷委员会主任荆治中说。葫芦瓶最有品位、种类最多、档次最高是在乾隆时期,不仅色彩多种多样,有青花、青花釉里红、斗彩、五彩、粉彩、釉里红、胭脂红、茶叶末、蓝釉、白釉、黄釉等其他单色釉;纹饰图案也丰富多彩,有缠枝莲、团龙、花卉,也有书写吉祥文字的。而且,做葫芦瓶比其他瓶、罐难度高,关键是葫芦瓶中间有束腰,上下部分都鼓,整体造型还要求传神、自然流畅。他认为,乾隆以后,不仅是葫芦瓶,而且整个瓷器烧造都逊色很多。而此次征集的洋彩葫芦瓶展示效果极佳,实为一件不可多得的藏品。
乾隆洋彩番莲纹包袱葫芦瓶
清代,当景德镇御瓷工匠采纳及熟习乾隆初年开创的绘画技艺后,一种奢华繁缛的装饰工艺——“轧道锦地”备受推崇。这种以细针状物在釉面上刻画卷草纹、凤尾纹和花卉纹以表现“锦地”效果的工艺,于景德镇日臻完善。这只洋彩葫芦瓶就是这一时期的杰作。瓶上所绘纹饰色泽艳丽多变,重叠交错,构图精巧,细致缤纷。此件洋彩葫芦瓶之形制与纹饰皆为乾隆时期御作经典样式,图案设计雅致尊贵,为此类工艺品中最具格调之御瓷佳作。采用乾隆早期于北京开发之崭新工艺,此类极富奢华品位之装饰应运而生。扎道锦地工艺源自北京内宫作坊,是一种于釉彩色地上剔划形式化图案的修饰技艺,其纹饰多采花卉重菱等织锦图案,并常出现于碗盘外壁,内壁则以自然画风绘写意景致。此风格渐成主流并日臻完善,其以针尖刻划精妙细微凤尾纹,极尽华丽繁缛之巧。此瓶所绘缠枝花卉,明暗清晰有次,色调柔和微妙,盘绕于金廓万寿连延图案周围,宛如青腾绕梁。多种颜色重叠接连,构图缜密紧凑、实属罕见。这时期的珐琅彩和粉彩盛行轧道工艺,即在器物局部或全身色地上刻划纤细的画卷草纹、凤尾纹和花卉纹,以表现“锦地”效果的工艺,称作“轧道锦地”。然后于“锦地”上加绘各色图案,大量采用缠枝宝相花或洋花等做主题纹饰,寓意喜庆、祥瑞的盛世景象,这些富有寓意的纹饰一直延续到清代晚期。到2010年10月7日,香港苏富比秋拍上,一件清乾隆官窑浅黄地洋彩锦上添花万寿连延图长颈葫芦瓶,以2亿5266万港元高价被香港女收藏家张永珍收入囊中。时至今日葫芦瓶市场价值一直高居不下。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