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论漆艺的传承与创新 — 江月

2021-07-13 11:05

天然生漆涂装应用源源流长,古今中外闻名,古老中华民族沿古至今,我国发现和使用天然生漆可追溯到公元前七千多年前,从新石器时代起人们就认识了天然生漆的性能并应用,据史籍记载“漆之为用也,始于书竹简,而舜作食器,黑漆之,禹作祭器,黑漆其外,朱画其内”。

《庄子·人世间》就有“桂可食,故伐之,漆可用,故割之”的记载。天然生漆具有防腐蚀、耐酸、耐碱、防潮绝缘、耐高温、耐土抗性等。天然生漆也是世界公认的“涂料之王”美名。 中国古代漆器源流。

天然生漆涂在各种器物的表面上所制成的日常器具及工艺品、美术品等,一般称为“漆器”。又可以配制出不同色漆,光彩照人。在中国从新石器时代起就认识了漆的性能并用以制器。历经商周直至明清,中国的漆器工艺不断发展,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漆器是中国古代在工艺及工艺美术方面的重要发明。

江月原名江星玥,1991生于建盏之乡2010考录江西省景德镇陶瓷大学授予余勇教授门下。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国际高岭陶艺学会常务理事,江西省陶瓷协会理事,江西省美术家协会会员 。2020年获第四届华夏商界(中国)高峰论坛华夏匠心人物、2021欧盟国际金丝路文化艺术汇展获奖、作品《禅心》荣获2017“新海丝”福建工艺美术作品展-金奖、作品《复古油滴》获莆田百花奖金奖、作品《惜江月》获2018年福建省工艺美术百花奖金奖、作品《折颜束口建盏》获2020第五届金葵花杯景德镇(国际)原创陶瓷艺术大赛金奖。其对于陶瓷的痴迷 ,秉承健康 , 天然的配方在烧制技艺上融合多种配方改良,反复尝试烧制出自成一派的风格,被诸多艺术大师及建盏爱好者认可。

“漆器制作周期长,投入成本高,在做大漆的前几年,几乎没有回报,江月依然坚守初心,从未想过转行,江月说“让我一直坚持下来守护这份艺术是因为喜欢,只有喜欢,在遇到所有的瓶颈,所有的金钱问题,或者是大家不理解的时候才可以坚持下来。”

入行多年,江月从未间断学习,只要遇到好的老师,有自己喜欢的东西就会去学习。江月说:“艺术修养的提升是需要常年的积累,不单单是从书本上学习,还需要从实践中、不同艺术领域中去领悟,这样完成的作品才可以称作为艺术品而不是工艺品。”

“大漆”作为一种介质是可以运用在任何器物上的,而我们市面上可见的以茶杯为主甚是单一,这对大漆文化的推广是微薄的。要想让更多人认识大漆工艺、了解大漆文化、喜爱大漆器物还需更多的发挥大漆特性多融合多尝试在各个器物上,以漆之华承载器物之魅,这样才能更好的让更多人了解大漆。江月说道

 江月创新将大漆工艺与公道杯相结合,如平静湖面上惊起的波澜,显的既奢华又不失清雅、张扬又内敛、独特的反差引人深思回味。

和江月的对话中我们围绕漆艺的历史、现状、未来进行研讨。江月认为,唯有让古老漆艺回归生活,让更多的实用器皿承载漆艺才能更好地传承和创新大漆文化。

“江月的漆艺作品,或精致华美,或清净诗意,体现了艺术家们对漆的深入研究和广泛探索。难能可贵的是,这些作品在古典与现代、传统与创新之间保持了良好的平衡。我们既看到了传统工艺在现代艺术家手中得到了复活,也感受到艺术家贯注在作品中的新的思想理念和审美情趣。”

漆艺传承是匠人们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在继承之上加以创新涵养出的匠心情怀,是漆艺传承千年的活力所在。

“漆艺传统丢失成为当代漆艺发展的核心问题。多年来,漆艺发展在造型上、装饰上很少能学到古人最好的东西,也没有创造出与时代合拍的漆器。当我们凝视古代大漆作品的时候,那里蕴含着万劫不毁的大美,似乎能够看到贯穿于未来漆工艺发展的法则——回归实用的漆器手工艺,才是对漆艺最好的推广”江月说道。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