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韩羽:“误读”之趣丨私享艺术

雏鸡小鱼

齐白石 1926年 142x41.5cm纸本设色 北京画院藏

「误读」之趣

文韩羽

白石老人笔下的小生物,往往像似孩子,比如这幅画里的小鱼儿,欢快得活蹦乱跳,甚至有点儿做作了。道是为何?原来是为了向河岸上的小鸡表示“其奈鱼何”,用孩子话说:我不怕你!

小鸡不会浮水,可望而不可即,小鱼怕从何来?且看这些小鸡,毛茸茸,瞪着小眼的惊诧样儿,像极了啥都不懂啥都好奇的小孩儿,似乎听到了它们的叽叽声。“这是什么?”“这是虫虫。”“虫虫不是在草里的么,为什么在水里?”“我不知道。”“我也不知道。”其实小鸡是好奇,是小鱼误会了。可又正是由于这误会,才有了戏剧性,逗得我看了小鸡看小鱼,看了小鱼看小鸡,看了笑,笑了看。

这应说是“误读”,其实白石老人作画的原意并非如此。且看跋语:“草野之狸,云天之鹅,水边雏鸡,其奈鱼何。”是替小鱼出一口气的。同时又似乎还有一声叹息,是白石老人的:乱兵、土匪,抢粮、绑票,老百姓东藏西躲、颠沛流离,乱世人不如太平犬,更不如这河中小鱼也。很明显,是借小鱼这“酒杯”,以浇自己心中之块垒,哀人复自哀之。而我又看又笑,当乐子了。阴错阳差,不吊诡乎,写以志之。

本文选自韩羽著《我读齐白石》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