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现实主义的超现实表达——“熟悉的陌生:宋宛瑾个展”在蓝顶美术馆开幕

“熟悉的陌生”宋宛瑾个展

“熟悉的陌生”宋宛瑾个展

8

成都蓝顶美术馆

已结束 2.6万+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write/jpeg/202108/0cd63c7133970ea09e7615fdf8a2994b/0cd63c7133970ea09e7615fdf8a2994b.jpeg

2021825日下午四点由策展人杨卫策划的“熟悉的陌生”——宋宛瑾个展在蓝顶美术馆2号厅开幕。展览展出艺术家宋宛瑾近年来创作的50余幅作品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write/jpeg/202108/9814af8338f1fdd02bef44c4abf8b21c/9814af8338f1fdd02bef44c4abf8b21c.jpe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write/jpeg/202108/5e79da9a3e32fe2d3291851c9465be3f/5e79da9a3e32fe2d3291851c9465be3f.jpeg

宋宛瑾的画作有种超脱年龄的冷静和成熟感,职业最开始的画作有向超现实主义画家玛格丽特作品致敬的感觉,但与玛格丽特的怪诞、恐怖和讽刺不同的是,相似形式下宋宛瑾的作品更有种沉思、超理性、女性的细腻等意味在。艺术的探索最开始需要有迹可循、需要在大师的传统中研习和进步,但更重要的是在过程中有自己的思索和表现。宋宛瑾近作中个人符号逐渐凸显——画面常会出现带线的气球或者风筝,或被人攥于手中、或飘离于空中,自由被有意或无意的控制着,与画面人物的冷漠和孤寂两相呼应——因为知道自由受限,因为知道根本什么都做不了,所以根本不追求所谓的自由,因无力感造就麻木,画面传达出的透亮和冷静,过分的理性和现实,让人油然而生触发共情,仿佛自己就是画面人群中的一员,既熟悉又陌生……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write/jpg/202108/745c70c579dc9ed2045bae3f22b40a4c.jp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write/jpeg/202108/5bc7b0c17826e1a65885cd57b4dfc92a/5bc7b0c17826e1a65885cd57b4dfc92a.jpeg 

据艺术家宋宛瑾的描述之所以有一些固定且重要的元素例如气球经常出现在画面当中是因为一次偶然的机会看到法国的一部由艾尔伯特·拉摩里斯自编自导《红气球》奇幻短片,深有感触。该片讲述了在巴黎,一个孤独的男孩与一枚红气球结下友情的故事。她作品中的气球也与画面中的人物有种若即若离的关系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write/jpeg/202108/1c0d23a188d31c3a99a630f721796553/1c0d23a188d31c3a99a630f721796553.jpeg 

策展人杨卫讲到初识宋宛瑾的作品是通过一位自己的诗人朋友他认为宋宛瑾的作品比较准确地表达了年轻一代艺术家的孤独感以及非常个人化的生活经验加之绘画中能体现出来的诗意虽然表达的是现实主义中的场景同时又带有超现实的意境通过叙事方式打开了一个超现实的世界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write/jpeg/202108/96480e7563f0e9a84eb562a35f3b256f/96480e7563f0e9a84eb562a35f3b256f.jpeg

之所以会用到“熟悉的陌生”的主题跟策展人最初认识宋宛瑾作品的感觉比较相似杨卫与蓝顶艺术区非常的熟悉但是又是通过上海的朋友认识蓝顶的艺术家这种穿插让自己感到既熟悉又陌生同时这种熟悉又陌生的感觉也体现在策展人对作品的感受上既有现实画面的亲近感又有一种超现实画面的距离感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write/jpg/202108/2b0b280f05de33090fa68c7053da0d9d.jp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write/jpeg/202108/5c6b12d51b92d4c41066f210b2f2f511/5c6b12d51b92d4c41066f210b2f2f511.jpeg

与此之外宋宛瑾是一位极其敏感的艺术家,她的绘画题材取自于她熟悉的日常生活,却流露出了一种陌生、孤独、冷寂而又无所事事的意向。这是当今中国人特有的精神面貌,与传统社会不同的是,今天的中国人面临着一个前所未有的物欲时代,商品经济的渗透与互联网信息的裏挟,都架空了人们的存在意识,再加上之前独生子女政策的影响,使整整一代人孤亲朋少、灵魂无处安身。宋宛瑾就是生于这样一个时代,从小伴着互联网长大,感受着物质的困扰与社会的不断变迁,因此,她笔下的人物也好,景色也罢,都呈现出了一种“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疏远感。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write/jpg/202108/43fa5094e28145ace54b0eb1b618ea3a.jp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write/jpeg/202108/b5b17ebd5dcbf048b194d4e48b028550/b5b17ebd5dcbf048b194d4e48b028550.jpeg

著名艺术家何多苓说到“宋宛瑾的画让我想起超现实主义,如玛格利特。除了玛格利特,还想起艾略特,他有首诗叫《空心人》:we are the hollow man. ……她的画中都是绚丽的色彩和形形色色的服装。但服装中没有人,是服装在走动,在交谈,所以让我想起空心人。两个空心人在一起能做些什么?艾略特说:“我们的言行枯燥而无意义”。宋宛瑾提出了一个事实——作为一位年轻女画家,领悟到这个事实略嫌过早。这个事实就是:在人们之间,只有服装是真实的。”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write/jpg/202108/ee9c16d7898abbd60175e95377129457.jp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write/jpeg/202108/6625a2ccc5c1d2e0af1f03353199413c/6625a2ccc5c1d2e0af1f03353199413c.jpeg

艺术家洪磊对于宋宛瑾的绘画也有独特的理解“宋宛瑾的方式,是人类几千来的一直延续的绘画叙事,对不可知的追问,以及对不可知恐慌。则是神秘主义。而宋宛瑾,不断复述那些褪去的衣衫,精心描绘故事之后室内场景,这样的场景往往挪用了他人故事,譬如她赶走了佛朗西斯培根痉挛的形象,取而代之她的童年玩偶的衣裤,歪斜在那里,于静谧的红沙发上,否定了所有发生在男人的消解。不过,说实话,我还没有找出,她的野心到底藏在哪里?”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write/jpg/202108/0dec428e70843043c62815cff7af3269.jp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write/jpeg/202108/aa89133cc515b8c0bf031fe514d5325d/aa89133cc515b8c0bf031fe514d5325d.jpe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write/jpeg/202108/14490a47c9d9b65665c39d057dc7cf3c/14490a47c9d9b65665c39d057dc7cf3c.jpeg

据悉展览将持续到921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