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2021-08-30 04:00
罗家宽 口述 及门孙亚军 整理
中国书画艺术自“两晋”初现特性以来,历代先贤从未停止对艺术境界之追求,大约经历了从得势到得韵,再到得性几个阶段。中国书画或从一开始便接受了老庄之思想,求画外之音玄外之声,从六朝至北宋,士人则注重以形写神、气韵生动,此间如顾恺之《洛神赋图》、如苏轼《枯木怪石图》、李唐《采薇图》、马远《晓雪山行图》等,皆为以形写神,气韵生动之佳作。然至元以后,艺术家多向内求,不仅注重气韵生动,更注重艺术作品表达本心。故,李日华曰:“性者,物自然之天。”
明季李日华曰:“凡状物者,得其形者,不若得其势;得其势者,不若得其韵;得其韵者,不若得其性。” 书画最高之境界,实乃性情所致也,不事雕琢,气韵生发自然所致。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