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光感理念日记(9)
Light Sense Idea Diary
科技之光(5)
前 引
“簇族艺术作品当中,这些小簇头和它的组合,在通常意义下是找不到的,所以大家要完成理解前人留下的旧迹,就不得不超越现有的证据;不管这些旧迹是考古方面的、美术史方面的、还是建筑方面的,因为,这种方式可以引发更多新的发现。光影情趣的介入,隐喻生命体的更新;从天体之光、宗教之光、科技之光、哲学之光中窥见于此,象征的价值为人慑服。”
科技之光目录:
一.科学技术成果与艺术归属大美自然
二.科研工作的探究方法
三.艺术和哲学与科研的衔接与实践
四.科研探索光与现代实验的方法
五.新维度下的科技与艺术创新之路
。。。
。。。
。。。
。。。
五.新维度下的科技与艺术创新之路
审视这个世界,我们需要了解它,需要做出可靠的判断,而这需要规则,在给定的情境中,我们可以依靠探知的规律性认知它,或者预判出重复出现的可能性,导致这样的工作方法或许与成果或荣誉有关。
艺术审美最高境界是什么或什么是最完美的美?我们需要做出判断,而这在文艺复兴时期光环下的情境中,被社会设定成为了一种经典的赞誉:暖光投射在酱油调子前的人物造型作品,被后来学院派的导师们设置成为科研领域里的“律则机器”。而后来发现,经过研学后进入“律则机器”建构模型的创作作品,并非与米开朗基罗、达芬奇、拉斐尔的作品一样被世人崇拜。
事实上,对于世界之相(特征)的总结与规律性重现的特例去研究科研,仅仅开启了一种研究的模式。在探索的多通道下开启新的研究方向,才会更好把握世界。应围绕结果的预判,在能够期盼任何规则性之前如何能够控制能力(达到预期效果)的特殊知识(这与艺术家经过构思后,会追求作品画面色彩或造型和谐的控制力一样)。
亚里士多德关于本性的概念,比起定律、规则性与显性属性等概念,更适合描述我们现代科学所拥有的那种知识。” ①
在亚里士多德重要的命题“求知是所有人的本性”下,探究宏观与微观的概念,艺术画面的传达,就是色粒体和光粒波体之间的组合与重构,当艺术跨越物理“只要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撬动地球!”②时,艺术的科学表达将成为“只要给我一只(蘸满颜料的)笔刷,我就能染遍星球。”
2021年8月30日写于龙城
①南希·卡特赖特[英]著 王巍 王娜 译《班杂的世界科学边界的研究》p90页
②阿基米德 伟大的古希腊哲学家、百科式科学家、数学家、物理学家、力学家,静态力学和流体静力学的奠基人,并且享有“力学之父”的美称。
(个人申明:从科学成就上说,我什么也不是。之所以谈论科学,是因为科学里有艺术,而我希望借科学理论和实践的思考方式来谈艺术创作和艺术审美。有可能因个人短见,会导致大家哗然哄笑。非专业领域的言说,并非指具有科研正确的成果。一件事物的诞生,本身具有两面性,我们可以随着思考导向的确立,带来新的维度;在跨界中,探索未知的惊喜。
——张朝瑞DaDa.Ryan)
‥‥‥‥‥‥‥‥‥‥‥‥‥‥‥‥‥‥‥‥‥‥‥‥
作品题目名称《99.04.21388》,以编码命名作品名称,含义是:1999年开始研究簇族艺术,2004年确立簇族艺术形式,21代表2021年,388代表作品序列号。
唯有摄影记录保存方可承载永恒。光影流变,眨眼却丢失瞬间美景。本作品节选24帧簇族装置光影视频作品《99.04.21388》的单序列12幅光影作品,成为首尾相连全色环科学色谱配光摄影作品,用高清数码的呈现和记录,可以作为释放和引渡未来绚丽时空的入口。
2020年开始簇族光影作品的创作,用光来代替颜料表达的视觉张力和新的造型样貌。在多色光的照耀中,色彩、投影、渐变、几何构造等要素精密穿插,形成超越建构的绚丽图像。
2021年春,采用纸张为立面体,增加簇族簇头目数后,光影柔和度及细腻度有所改变。随着实践的深入,色彩配色合理性找到了章法或依据。在序列号为21366~21858中,呈现多个纸簇聚集体,序列号21861~21899再次回到木制簇头聚集体建立的图式样貌,增加光影穿插的柔度和细腻的感受。这些制成的作品会以摄影图像、视频、丝网版等形式呈现。由于序列号是直接获得图像的记录编码,而制作和呈现往往在思考之后,应对不同图像思考和制作快慢不同,最终都会获得一种想要的结果,所以呈现并非以序列号顺序呈现公开,敬请谅解。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