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飞向哪里---蔡焱油画作品解读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write/png/202108/3e7b9d68ea5f0c3a005b862323822db1.png


艺术家自序

“飞向哪里”是我提出的一个设问,面对这个问题,系列作品 用一种全新的、充满了无限希望的婴儿形象介入当下社会。他 们面对现实的生活,向自己和他人提出应如何以一个全新的、 不带成见的、充满原始生命力的态度,去面对当下社会以及 未来。

系列作品中画面的基本构成元素是“背景”与“人物”,而在 这两个元素中,“人物”是以婴儿的形象作为主要符号,这一 符号被复制、被反复、被重新组合使用,不断出现在不同的背 景图式中,产生既相似又不同的视觉体验。婴儿形象来自我心 中一种原始的生命力,干净、纯洁的同时蕴含着无穷的生命 力,充满着无限的希望和未来。这一充满了希望和无穷生命力 的形象被组合和聚拢时,则具有一种群体的共同性。这是一个 充满了无限生命力的群体,是个无法估量未来的群体。另一元 素“背景”,则是具有现实社会意义的场景,城市、乡村、田 野,这些场景就在我们周围,这些场景在快速变化,我们就是 它其中的一个部分,如何以全新的姿态去融入这个现实,去面 对这个变化,是每个生命体需要共同面对的问题。

《飞向哪里》是我向每个观者提出的问题,每个观者都会有不同的答案。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write/jpg/202108/12178a1f389d5b44e5de5c3821f54cca/12178a1f389d5b44e5de5c3821f54cca.jpg

 

在对中国当代艺术进行梳理和研究的过程中,我们的思维与视域往往会逐渐回归到个体视觉经 验与审美哲学上。在信息爆炸、舆论开放、中外文化交锋等转型时期里,必然衍生出多元的艺 术样式,使我们更为宽容地面对现实、审视自我,并能通过作品寻找那些并不孤独的人性光芒。

当一位艺术家心存“艺术改变生活”的理念后,努力将个人对生活的认知和对艺术的认识转 化为人们的审美共性,以艺术的视觉方式将观众带入“当下”。为了达到这个目标,蔡焱从 2005 年开始尝试关注当代都市人的生存状态,并有意识地捕捉因个人经历所带来的心理变化, 从图像文化的视角关照身边的平常事,巧妙地将公共图像资源再造,重建出艺术家的历史态度 和文化立场,同时借用“新生代”语言方式叩问自我生命价值与摆脱生活困境的无奈决心,创作出了不同主题的作品,其图像化的视觉语言和言说方式,使蔡焱已然成为具有“在场”能力的当代青年油画家,同时也为我们提供了一种独特的当代艺术视角。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write/jpg/202108/3a62640b356856bcbedc6c63762f4c0c/3a62640b356856bcbedc6c63762f4c0c.jpg


本文摘自《蔡富军作品集·飞向哪里》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文 / 陆丽娟


一、沉郁无奈的蓝调生活

蔡焱2005 年结束天津美术学院高研班的学习后,便举家移居北京宋庄画家村,放弃原有生活惯性,选择了自由艺术家的生活方式。在适应新环境、结识新朋友、了解新市场、创作新风格的摸索阶段,艰辛、焦灼、彷徨来回冲刷他的创作冲动,可想而知,此期间创作出的自画像 系列作品承载着蔡焱所有的生活赌注与艺术梦想。据蔡焱回忆,这个时期的作品(《酷》 《枪战游戏》《我是一只小小鸟》《飘红年代》等)精神恍惚,人影浮动,思想摇摆,眼前常常闪现生活嬉笑、自嘲、无助的人物场景,隐射出他在陌生的宋庄艺术圈摸爬滚打所遭受的境遇, 促成他对现实人生的急切关注和渴望表达的艺术创作状态。《酷》就是蔡焱对自己形象的刻画描述,赤手演绎人性的心理活动,形体夸张扭曲变化,甚至狰狞,在虚无做作、妄想迷醉中宣泄蓝调情绪,割裂自我形象,揭示压抑的个性和本我。蔡富军意象性地将周遭冷遇设定在单一基色中,或蓝、或红、或灰,自我动态情绪被搁置在精神崩解的临界点,无厘头扭搐的肢体语言,激发出多层次的文化反思,凸显出自画像系列作品的批评力量。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write/jpg/202108/284c15f0b944ff4583393d46baae1e5a/284c15f0b944ff4583393d46baae1e5a.jpg

 

二、“飞向哪里”的生命叩问

大部分青年艺术家常常会欣喜并满足于寻找到被艺术界认可的图像符号,而蔡焱并未停留在 自画像的创作模式中,他在2007 年重新深思了艺术发展的方向。他坦言:“在繁华的都市里, 我们的生命就像蒲公英一样脆弱微小,风吹来时,四散纷飞的蒲伞就会漫天游荡,四海为家,可来年又坚韧地生根发芽,令人敬畏。”《飞向哪里》中的小红人就是得到了蒲公英飘飞状态的 启发。我们可以看到,画面中醒目的小红人,散播飞翔的状态与蒲伞非常相似,婴儿无神的双眼却暴露出生命迷茫无知的漂游现实,一种悬疑不安的心理特征检验着虚无的存在感。画面从来都是艺术家思想精神的物化形式,纯然宣泄出蔡焱转型时期苦痛焦虑的全部情绪,那个意象漂移的空间犹如舞蹈逾越行走,刺激想象力的展现,灰暗虚妄的城市,沉沉压抑着生的希望,反衬出生命无序,游移不定的“超现实”人生理想,有浮与沉的拉扯,有虚与实的应照,总在矛盾中寻找精神的栖息之地。假如不考虑生命,只做想象的游戏,那么蔡焱这组作品便会是拆解记忆常识的超现实风格画卷。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write/jpg/202108/bc1a8c72e64534004a7e9c87d3a7c6b3/bc1a8c72e64534004a7e9c87d3a7c6b3.jpg

 

三、冷静理性的人文关怀

蔡焱以如此冷漠又无奈的倾向看待生活,因而在美学的呈现上就具有一定的玩世主义特点。当代作品中,在描述青春期、叛逆期的青年时,总会将人物表现出玩世不恭的精神相貌,这也 成为众多艺术家面对时代新生命所作出的价值判断。蔡焱为了延续这样的美学特点,他再次将创作对象关注在都市女性身上,《小妖》系列就是一组捕捉女性各种情绪状态的作品,诠释出了多元的价值观和审美取向。在这样的创作意识里,被他描绘诠释的对象,要么是时尚、冷艳、充满妩媚的青年女子,要么是慵懒、艳俗、充满暧昧的情趣女人,一种无法逃避的现实感 在细腻平滑的油彩里,酝酿弥散出陌生的疏离感。

在这组作品中,蔡焱以上世纪上海招贴女郎为人物原型,依循自己最擅长的绘画技法,转换视觉图像的时代特点,暗示当代女性在现实社会里存在含糊度日、精神萎靡的消极情状,在时间语境上重新赋予公共图像以当代气质,让隐含忧伤的年华巧妙地映照出女性真实的内心世界, 没有故意反讽,也没有肆意诋毁,而是冷静理性地运用艺术手法关照潦草无助、快捷无趣的都市女性生活,在看似娱乐的叙述语境中引发人的深沉思考,在“陌生”与“现实”之间强调创作思维的深度和广度,再次表现出蔡焱丰富而独到的艺术态度,以及深沉的哲思构想。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write/jpg/202108/ca33438b7b27d9351765c0cab1347fe3/ca33438b7b27d9351765c0cab1347fe3.jpg

  

为了更好、更直观地让观者与艺术家产生共鸣,能够在有限的绘画作品视觉图像中感受“生命 的跃动感”,艺术家一般会从对艺术对象的真实感觉中抽离出新的视觉语言,脱离习以为常的视觉认知,从而唤醒观者在艺术思维的图像库里寻找传承的基因,让作品能撩动人的心弦,让人有瞬间的欣喜,有紧迫的认知,在既有的知识结构和艺术情境中,直面生活,叩问生命,寻找出路。我想,这便是蔡焱近十年来艺术创作的出发点和努力的方向。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