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做艺术,常常谈起灵魂之事。何为灵魂,也就是人的精神的向往核心,或是说人的认知和向往的最后沉淀,或称人精神的圆心点,即信念变为信仰。
艺术家的灵魂,更是具备修养的重心点。所谓魂魄之躯,则有精神散发,更有半径的伸缩与改变。信念,信仰,妄想,现实,也构成了思想,有无灵魂的积淀,是人经历与思考的结晶体,或是在外界的正反能量碰撞之下,灵魂形成了吸吶与排斥。当灵魂与外界发生关系之时,选择也成了前期灵魂的信念与改变。《2021.8.28灵魂碎片》手机摆拍作品
艺术家的灵魂,自然是在压缩和释放中出现弹性,或在挤压至平面时,会在释放要求中倾泄,或将魂魄在载体内外中,寻找土壤,或也会将很多珍贵的灵魂碎片抛弃,或也会因为信念的偏执而重新拾回组装至残破的灵魂中。《2021.8.28灵魂释放》实拍影像作品/王亚中
艺术家的意识载体,常常搁置了艺者灵魂述说,这也是我们常说的灵魂之作。作品的出现,也是艺者对自我灵魂的整理与释放,作品表层,可能更具备了艺者述说的标题与要求指向,而非具象艺术的表象助推力,则在艺术家的灵魂要求和挤压的反弹力为原始动力,也就是说,在灵魂经历的改变,拆解,修复的时间中,艺术家释放了很多自我灵魂的要求,浮在表象中的导引,留下的件件作品,即为灵魂的痕迹。《2021.8.28灵魂释放》实拍影像作品/王亚中
我们研读一个艺术家的作品,以及前后痕迹的形成轨迹,则有风格与性格之相,也能触及到艺者的述说交响曲调与空间的张力。
而大多极具表象之作,也存在着借魂拼凑,也就属于有根无魂之作了。
所以艺术家的灵魂,则有修养路径,即认识,认知,搅拌发酵,沉淀脱落,魂飞魄散,直至生命躯壳的完结。艺术家的自我灵魂,会在自我载体作品中永存,或永恒。
信仰为灵魂的最高层面,为作品的强大助推力和实施空间的影像大小的决定要素。《2021.8.28灵魂释放》实拍影像作品/王亚中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