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艺术在人类文明的驱动下诞生,随着时代的发展而演变,艺术风格的变化是人类文明传承与推新的精神产物。兴起于80年代的当代艺术也不再局限于画作与雕塑,艺术家开始用新技术和新材料创作艺术作品,比如日本艺术家村上隆(Takashi Muradami)的作品主要就是利用计算机软件处理和绘制出来的插画,美国艺术家杰夫.昆斯(Jeff Koons)的放大玩具雕塑用了高科技材料,达明安.赫斯特(Damien Hirst) 把刨开的巨大的鲨鱼泡在医学材料福尔马林中。克里斯托弗 马利是将世界各地收集回来的生物标本用新科技方法保存来证明自然生物有多美。
提到自然之美可能多数人会想到盎然春意的森林,或是遍地开花的芬芳,可在艺术家Christopher Marley眼中自然之美是林木间隐藏的精灵。
Christopher Marley通过把这些“精灵”嵌入到简单的几何图形,来摆脱它们原本呈现给众人的可怕、具有攻击性的印象,反而让更多人可以更有耐心的观察他们,观察它们的颜色、形态以及纹理。
1“精灵”到底是什么?
自然是来自世界各地的昆虫和蝴蝶啦,这些昆虫多数都是艺术家带着团队游历万水千山采集回来的,为了收集昆虫他去过食人族以及接近火山的地方。它是一个惧怕昆虫的昆虫艺术家,为什么还要自己去采集?因为热爱吧,也只有真正体验过他们的原生环境才能给他更多的灵感去创作去展示自然之美。
他曾经想过用绘画的形式来展示昆虫,但是这些生物太奇特了,它们身上复杂的花纹、灯光下熠熠生光的色彩,奇特的形态,每一只昆虫都好像会说话,都在张扬着自己的独特的魅力。
2 他是怎么想到用昆虫来展示自然之美的?毕竟它们小到可以让人直接忽视。
源自于恐惧的热爱终究还是碰撞出了艺术的火花。Christopher Marley从小非常害怕这些昆虫,在马利看来昆虫是不可预测的,肮脏的,不稳定,不可知的。昆虫不会服从我们的控制,甚至会越过我们的防线。大多数时候,昆虫会唤醒我们对于感染,疾病和突然出现在浴室角落里的画面。
他在时尚广告行业工作的几年,因工作需要被派往几十个国家,且大多数都是处于热带有一天晚上,他因为一直出现在楼梯上的狼蛛被困在台北的公寓外。
而与昆虫结缘是一次偶然的意外,有一天晚上,他在曼谷一个拥挤的夜市里,周围是喧闹的小贩和游客。一个黑暗的角落吸引了他,那里有一些人正在售卖一种小生物,它们被随意地塞进了一个廉价的木框里。随着走近查看,马利震惊的发现,那些被放在木框里的生物其实是甲虫。当他想转身走开,却被一种强烈的想要继续走近观看的欲望控制住了。那是一场折磨人的内心斗争。就像是一个想看热闹的人,路过一个车祸现场,一边放慢脚步想去看残忍的画面,一边却在内心祈祷不要有任何人受伤。我无法控制我自己不去看那些小怪物,即使我的身体已经想逃跑了。最后他尽可能多的买下了这些标本。
之后的几年间,每当他第一次去到一个国家时,昆虫成了我唯一会去寻找的纪念品。
肯特闪蝶
3 Christopher Marley有哪些具有代表性的作品?
马利的作品风格是通过把美丽的生物嵌入到简单的几何图形,让人们更直观、沉浸的欣赏自然生物。小编觉得每一幅作品都很有代表性,每一幅作品都在诉说着独一无二的美,每一个生命都是独特的个体,都值得被尊重。但是要说他作品中最具辨识度的应该就是以希腊女神的名字命名的欢乐女神闪蝶和拥有文化艺术起源之称的马赛克系列。
当代艺术家们从不同的角度在反馈着当下的社会问题,从而产生了各自不同的创作风格,Christopher Marley 的作品也如是,他的创作初衷就是想通过作品告诉人么自然有多美,来缓和人与自然的关系,自然之美就是他的风格。有机会一定要去展厅亲自感受下自然带来的美与震撼。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