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荣耀”张新军个人项目现场
霓虹灯自20世纪初兴起,与商业广告紧密相连,作为消费文化的标志物。老电影中常常以上海、拉斯维加斯的霓虹赌场和香港弥敦道的霓虹招牌群,密集悬挂老派的霓虹灯来表达社会的繁华或者一种不同于计划经济下的消费社会景观。通过炫目色彩吸引消费者,体现了商品社会的欲望驱动。霓虹灯作为城市景观的重要元素,其社会学属性可从多个维度进行解析,涵盖了文化象征、经济结构、空间权力关系、亚文化表达及环境议题等方面。2025年1月18日至2月28日,“荣耀”张新军个人项目在蔡锦空间展出的那些霓虹灯招牌,作为城市改造变迁下的遗物被展陈。
随机控制程序的变奏现场
张新军把那些已经废止、遗弃的霓虹灯招牌,从个体商户手中收集来形成“荣耀”项目。这些罗列在蔡锦空间里的霓虹灯招牌在随机程序的控制下,忽明忽暗的不停闪动着。有一刻,会突然全部亮起来,一时间令观展者眼前豁然开朗,如含苞的繁花瞬间开放一般,进入一派繁华境地,很快地又暗淡下去......
东京的涩谷、纽约的时代广场等地,密集的霓虹灯构成城市地标,塑造了“不夜城”的现代性想象,反映城市化进程中人们对繁荣与活力的追求。霓虹灯通过照亮特定区域(如商业区、娱乐场所),划分城市的中心与边缘。例如,香港的旺角夜市通过霓虹招牌强化了其作为市井生活中心的地位,而未被霓虹覆盖的城郊则可能被视为边缘空间。巨型霓虹广告牌常由资本巨头占据,如纽约百老汇的跨国品牌广告,暗示经济权力对城市视觉空间的垄断。亦是权力的可视化载体。
多元文化与数字时代的符号转译
历史上,霓虹灯标识的酒吧(如旧金山卡斯特罗区的彩虹霓虹)为性少数群体提供可见的聚集地,成为抵抗主流文化的安全空间,LGBTQ+社群的庇护所。霓虹灯在《银翼杀手》等作品中塑造了高科技低生活的矛盾景观,有着赛博朋克美学的反乌托邦隐喻,成为批判技术垄断与社会分化的符号。也就具备了亚文化与身份认同的载体属性,多样化的霓虹灯招牌标识也意味着文化多元的意义。社交媒体滤镜中的霓虹特效(如Instagram的Glitch Art)和电子游戏的霓虹都市(如《赛博朋克2077》),将物理空间的符号转化为数字身份的表达工具,重构了公共与私人空间的界限。
城市发展进程中的新矛盾
随着城市发展的进程,光污染的社会成本和绿色转型的矛盾也发生了环境议题与可持续性争议。东京、上海等城市的过度霓虹照明导致生态问题,引发关于公共空间治理与商业利益平衡的辩论,如日本《光害防止条例》对霓虹亮度的限制。LED虽降低能耗,但其制造的电子垃圾与全球供应链中的劳工问题,揭示环保技术背后的新社会矛盾。
“荣耀”张新军个人项目纪录片现场
艺术家自述
2024年10月,位于李桥镇的沿河街道(李堡路)开始一系列整治,所有的店铺统更换新招牌,以整齐划-的字体取代原有的各式招牌字体。
我沿街寻找那些被拆掉的原招牌字,它们大多已被当做废品卖掉或不知去向,只有少数残缺的招牌还摆在店铺门口。当我心怀侥幸与店主攀谈,试图收集到更多的招牌字时,有些店主会从黑乎乎的仓库或后厨取出自己收藏的原招牌字。但待我重返取字时,又总会与那些店铺擦肩而过,夜幕降临,它们泯然于统一的格式中,我只能从相同的字体中甄别各个店铺。
当我如获珍宝般抱回那些旧的招牌字时,它们在怀里好像接通了电流,开始发光,似乎在向我展现属于它们曾经的荣耀。我想象着将所有的字逐个点.......
张新军2025/1/10
结语
霓虹灯招牌的社会学属性远超越其物理功能,它既是资本与权力的展演场,亦是边缘群体的发声媒介,更是技术迭代与社会记忆交织的载体。在可持续与数字化浪潮下,霓虹灯的演变将持续映射现代社会的复杂张力,成为解读城市人文肌理的关键文本。
作者:裴刚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