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当代国画名家中,徐悲鸿与傅抱石二氏皆能力创新境,足为今世宗法。抱石习古而不泥于古,山水宗法大涤子,然不为所囿。面目甚多,工细雄放,兼而有之,且不拘于成法,有自我之会心在。所作人物尤简逸入化,作山水者,多不能作人物,抱石并二者之美,前所未有也。
——常任侠
《时事新报》,1942 年10 月16 日第5 版
傅抱石先生以短短的六十多岁生命,却对中国现代艺术创作作出了巨大的、多方面的贡献,这一点,在我国现代美术史上,是应当大书特书的。在大分类方面,傅先生是美术教育家,美术教育工作,占了他一生的主要经历;他是画家,在短促的生命中,他留下了数量可观、造诣卓越的大小绘画创作;他是篆刻家,在当代篆刻中自成风格,这是人所共知的;是书法家,他的小篆和行草功力深到。又是美术史家,他留下了卷帙浩繁的中国美术史方面的著作和译述。单从这些方面看,抱石先生的成就,已是极为难能的,他为艺术贡献一生的光辉成就,是昭昭在人心目的。
——黄苗子
“借古开今,以行写神”,《名家翰墨》,1995 年11 月12 日
在20 世纪的中国画坛上,出现了一些精研画史画论的学者型画家,他们既在中西文化交流激荡的历史条件下,以新的观念新的方法阐发传统,别有所见;又在古今因革承变的过程中,以真知指导本人创作,独树一帜。傅抱石便是这类画家中的突出代表之一。
——薛永年
“为时代作证,替山川代言”,2009 年
活跃于20 世纪前半的傅抱石,正是上述两类均难以规范的大画家。一方面他有极强烈的民族艺术主体性的信念,却又斟酌采纳了某些外来的艺术与方法;一方面他发展了中国的文人画,却又痛陈文人画“流派化”之后艺术生命的死灭;一方面他一生专研中国书画篆刻与美术史,并在留学中借鉴日本画、水彩、素描等域外艺术与学术研究的方法。他不像吴昌硕与黄宾虹,在高古的传统中爬梳抉发,终于化腐朽为神奇;也不像徐悲鸿与林风眠,掌握了西洋的利器,移花接木,别开生面。傅抱石在两者之间,树立了另一典范。
——何怀硕
“古典而浪漫的画家傅抱石”,《书画艺术》,2007 年第3 期
作者:常任侠等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