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凋零中多美趣

  世间万物蕴含着美,宇宙星空容纳着美,美无处不在,主要是靠我们去寻,去看,去赏,去品。书画田园就是我们的好去处,她会给我们欢乐、清心和启迪。我国拥有众多的画家,不乏优秀作品。在传媒十分发达的今天,我们虽时可以浏览和欣赏。今天我和大家谈一下赏读李文信先生的名画《枯藤老屋夕阳斜》的感想。

  此画我在市政协委员艺术沙龙讲欣赏时曾经讲过,有人还曾问我是否在“海捧”自己的仁兄,文连、文信极易让人心生联想。其实我并不认识文信先生,只是神交他的作品,且十分崇尚,故总想破译他的艺术密码。文信先生是四川省美院的教授,不论是教育还是创作都有很好的建树,不愧为书画名家,特别是画树可称为他的一绝,奇妙至极,此画也可以看出一二。此画中有多棵树木,文信先生没有选取满林葱绿,也没有布造整纸金黄,而是书写成树木大多已经凋零的景象,但我观来,仍深感满纸生机,凋零中不乏雄浑,画中物象充满了灵性。我深感文信先生极善于妙用东方人的两极思维,把握个人主观精神和客观自然体再造的高度通一,把凋零之美、残缺之美雕琢到了极致,虽已枝枯,但叶不败,故其作品迸发着创造性的火花,多了些灵气、秀气和神气。

  画中主体表现了树木的伟岸,虽枯枝大多已经裸露,但仍有树冠载叶擎天,这就使得画面充满了张力,于疏放中留下了苍健,空灵中置入了沉浑。画面主要部分采用了传统的双勾法,使得枯树和老屋更加突出,也为后边的没骨法画的枯藤和多棵树木做了铺垫,提供了依托,而没骨法画的树木也恰恰映衬了前边双勾白描,这样不仅丰富了画面树木的形态,也拉开了前后的距离,增加了纵深感。两者的形态走向互为支撑,平衡了画面。枯树枝垂拂老屋瓦顶,使得两者有了感情上的交流,也给了我更多的联想,来年一定是古藤花开,绿荫掩映,老屋必然清风入怀,凉爽心怡。画中树木章法总体上比较绵密,但层次分明,特别是双勾枯树比较概括简练,使得画面的整体节奏和韵律强胜了许多。

  此画用色不多,,但中心点却很突出。整个画面以赭红叶贯穿其间,使左右两边有了呼应,而大面积的赭红叶集聚在老屋一边,且以枯藤为导向,其它部位仅以星星点点散落,其色彩也越远越淡,这使画面美感丰富,显得更加深邃,也使枯藤老屋的意境更加突出。屋檐下几串红辣椒,路边几颗碎石块,树下的小人,多了几分生活气息,多了几分人与枯藤老树的情感,自然,真实,给了我们更多的联想空间,给了我们美好的视域享受,令我们流连,令我们陶醉,令我们神迷。

  此画表现的虽是深秋,但画面真气迴转,美感充盈,韵象神游,梦幻流荡,另有了一番情致,绝对是一朵艺术奇葩。

  ( 作者为中国国画院副院长、中国书画艺术 研究院副院长)

作者:李文连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