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大师评画

应方世聪老弟之邀到上海参观他的画展,我们一行五人浩浩荡荡到宁沪高速公路的出口,他的女婿顾健已在等候,于是直放展览厅,厅在市中心,不大但颇精致。画不少,以人像为主,画的洒脱传神,特别是最近所画一位医学博士,已获得了什么奖,但本身又极美丽大方,能写善画,世聪充分画出她的开放大度又能专注入迷的性格,还有其他外国美人,都有个性,都是他的好友。因此都能亲切动人,色彩都融入感情,常有神来之笔,能得心手相师之妙。油画而能写意,即从最根本要融会中西之最了。在北京画家中朱乃正颇有开拓,袁运生从抽象向传统回归,色彩笔触都出自于情,和世聪有相同之探索,但愚以为还不如世聪之出乎自然。看样子不管走得多远,中国人总将立足于“写意”、“抒情”之上。想来想去,这岂非艺术上的“中庸”之道路?具象、抽象正是欧人之极端思维方法,中国人则各取其长而弃其短,是为“意象”。   钱绍武   75年世聪有机会调到了上海戏剧学院任教,正好遇上改革开放。上海是油画的发祥地,曾云集过一大批老一辈的油画家,被称作为“海派”的风格。因此当文艺的“第二青春”来临之际,上海首先抛弃几十年来的僵化形式,使一些年轻画家立即接受西欧的新思潮新形式。世聪同样感受到了非变不可,首先是冲破苏联模式的“禁区”,学习西欧现代派的表现方法和新观念:如印象派的光色,表现主义的个人意志,超现实主义的幻想。我们可以从85年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为他出的画集上看到:倘说80年作的“母亲”还保存了苏联技法的话,那么,81年作的“老师”就有了印象派的光色,到82年的“裸体女模特儿”更大胆地试探野兽派的单纯化了。   在他参加了上海几届的“海派”画展后,在上海绘画界赢得了不小的声誉。可他自少年时代起就是个“画痴”,他只知作画,不问其他,有一点小名,值不得骄傲,况且正在崛起的年轻画家其中许多才华出众,智慧惊人,正努力出国去深造,这就促使他不能满足于目下的成就,终于于1986年得到法国巴黎国立高等装饰美术学院邀请作访问学者机遇去到了巴黎,中国第一代油画家把油画引进祖国得大地,第二代油画家在巴黎争得了国际画坛得大师称号,那么第三代油画家该作些什么呢?这使世聪深深地思索着。是的,父辈和亲朋得嘱咐始终在耳边鸣响,心灵承载的使命,经过巴黎的洗礼更得到了强化,处境的考验只能磨练自己的意志,催垮不了自己的决心。   他1986年底抵达巴黎,真如他自己说的“不为金钱,不为名声,只做一个艺术探索者”。   世聪在巴黎的十几年中,把更多的时间用在读书、思考、参观、冥想上,又如坐在菩提树下参悟天地玄机和人生真谛的佛祖一样,为了对艺术有更深一层理解。   在这次展览会上,还有他一些具有神韵精神的、塑造对象灵魂的、色形和谐同一的、物神高度凝炼的、又非照搬对象外形的人物肖像画。我们相信它们同样会赢得参观者们的喜爱和赞赏。   闵希文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