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书画拍卖乱象与未来

2015-01-22 13:55

  近年来,在艺术品拍卖市场的发展历程中,书画占据了重要的市场份额。虽然书画市场真假虚高现象时有发生,但投资者的热情为何依旧有增不减?究竟一幅书画作品的价值应如何定位?大家一直津津乐道的“捡漏”现象是否存在秘诀呢?艺术品金融化未来的发展又将何去何从……带着这些疑问,记者日前走访了香港中宝投资集团副总裁、国家注册拍卖师黄宇,听她为读者一一解出答案。

  记者:虽然当前书画市场“真假虚高、鱼目混珠”现象层出不穷,但投资者热情仍然高涨。对于这种现象,您如何看待?您认为衡量书画价值的依据是什么?

  黄宇:艺术品市场的火爆现象主要得益于国家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当人们的生活条件得到改善,物质欲望得到满足时,人们对内心的精神诉求就会变得更加强烈。当这种对精神追求的欲望达到一定程度后,便成就了当前艺术品市场的盛况。正所谓“乱世藏黄金,盛世重收藏。”

  任何一件艺术品都有其独特的魅力和价值,它不仅是历史的载体,更是美的化身。对作品的收藏、鉴赏实质上是对作品时代的了解和认识,是对作者思想情操、学识技艺、生命韵律的会话与交流。与其说收藏鉴赏的是物,不如说收藏鉴赏的是人。

  自近现代书画价值回归以来,无论怎样异彩纷呈,只有大师精品才能引领潮流,成为市场的风向标。原因在于大师精品不仅内涵深邃,外延隽永,具有鲜明的个性和独具一格的表现形式,还体现了一种对中国传统人文精神的刻意追溯和价值导向。作品中除了自我心性的流溢释放,还有对中国艺术血脉的跳动勃发。因此书画拍卖中成交价最高的往往都是艺术造诣极高的大师级人物。

  记者:对于书画市场的真假乱象,您认为投资者以及爱好收藏的朋友应该如何鉴别书画的真伪呢?

  黄宇:鉴定书画的真伪有着非常严谨和复杂的过程,特别是古画。有经验的投资者买字画,主要看作品的风格、题款、印章和纸绢几个方面,只要发现一方面有问题,就可在短时间内做出取舍。

  黄宇坦言,书画艺术的时代风格,与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以及生活习惯密不可分,它是一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是历史文化的象征,任何书画家都不会超越它的影响和制约。

  例如,秦汉时期的书法家,决不会书写行草和楷书,因为那是千年以后才出现的书体。再如,水墨画虽是唐代大诗人王维奠定基础,但宋以前却是以彩绘为主。五代和北宋时期水墨画开始与着色画分庭抗礼,元以后才推行水墨画,到了明代,又出现徐渭的泼墨大写意,所以唐以前的水墨山水画肯定是假画。又如宋代的花鸟画主要是写生,到了明代才出现写意。在人物画法上,唐代仕女图多丰腴富态,明清仕女则清秀典雅。因此,不同的历史时期,绘画风格都会各不相同。在鉴别书画真伪过程中,看时代风格也成了尤为重要的因素。

  记者:“捡漏”一直是书画界乐此不疲的话题,而现在怀揣“捡漏”之心的投资者越来越多,对于这种现象您如何看待?

  黄宇:捡漏就是用很低的价格买到价值很高的艺术品。举一个我自己亲身经历的“捡漏”事件,那是在2005年的夏天,我和朋友在成都一个古玩市场无意中看见商贩摆在地摊上的一幅画作。这幅画十分老旧,但画面却明洁秀丽,色彩浓淡相宜,勾绘长线气力十足,画作不大就一个斗方大小,横笔上挑,捺笔外撇的五字隶属“蜀人张大千”。识画的我们看到此画内心激动万分,但是摊主却“有眼无珠”,不识佳作。最终我们以画作中画心部分稍有瑕疵为由,以八百元的超低价格成交了这幅张大千的斗方画。后来这幅作品被我们带到北京,经过认证和修复,在拍卖场上以数十倍的价格成交。

来源:雅昌拍卖资讯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评论

    • zxlzxl

      在遇到你之前,我对人世间是否有真正的圣人是怀疑的;而现在,我终于相信了!我曾经忘情于两汉的歌赋,我曾经惊讶于李杜的诗才,我曾经流连于宋元的词曲。但现在,我才知道我有多么浅薄!
      01年前 0
    • chentaimen

      今年由于充气娃娃普及,国产人肉行业大幅度缩水,下降了整整43个点。给国产服务行业带来了毁灭性的打击。请大家支持国产,抵制充气。毕竟它只是个娃娃!
      01年前 0
    • xiaoqin123

      洛阳城东桃李花, 飞来飞去落谁家? 洛阳女儿惜颜色, 坐见落花长叹息。 今年花落颜色改, 明年花开复谁在? 已见松柏摧为薪, 更闻桑田变成海。 古人无复洛城东, 今人还对落花风。 年年岁岁花相似, 岁岁年年人不同。 寄言全盛红颜子, 应怜老死白头翁。 此翁白头真可怜, 伊昔红颜美少年。 公子王孙芳树下, 清歌妙舞落花前。 光禄池台开锦绣, 将军楼阁画神仙。 一朝卧病无相识, 三春行乐在谁边? 宛转蛾眉能几时, 须臾鹤发知如丝。
      01年前 0
    • xiaoqin123

      老衲年事已高,现在清闲的紧,如今承包了少林寺的环卫,个人在藏经阁工作已有70个年头了,老衲五岁进少林寺,六岁习武,七岁熟读易劲经,八岁略有小成,九岁已无敌手,方丈说老衲太好胜,要修炼意志,于是十岁进入藏经阁.二十岁出关,出关之日,天狗食日,六月飞雪,鹰击长空,鱼跃龙门,气象万千,深深不息,白步之内无生气,十步之内必须死,老衲自认罪孽深重,封住自己的丹田,早已不过问江湖事!深藏功于名,了然于红尘!啊弥陀佛!
      01年前 0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