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写像秘诀”:关于肖像艺术于当下意义的“调查问卷”

2015-01-22 19:47

  肖像画的曾存意义更多是“形象描述功能”,那么在“数码称霸”时代、形象刻画方式早已跨越各种界限的当下,肖像艺术的位置又应被安放何处?策展人胡震就此策划“写像秘诀”展览,这场展览如同一张关于肖像艺术于当下意义的“调查问卷”,而答卷者可以是参展艺术家及其作品,可以是批评家、策展人,也可以是每一位与这场展览“发生关系”的观众。

  1月22日下午,“写像秘诀”在33艺术中心举办开幕式,展览展出了韩建宇、孙嘉旋、葛辉、周行、归静Retreat(郑琦)、苏迎春、汪凌、Xi zhang、Kathryn Wingard这9位青年艺术家同样以肖像为题、却以不同形式、不同角度呈现的肖像作品。在展览开幕式后的研讨会上,本次展览策展人胡震、33艺术中心艺术总监张波、著名艺术家邓箭今,以及艺术批评家胡斌、樊林等人与参展艺术家们,一起激烈探讨关于肖像艺术于当下实现形式的可能性及存在意义。

学术主持皮道坚、策展人胡震,以及艺术家邓箭今、艺术批评家胡斌、樊林等人出席展览开幕式。

策展人胡震讲述策展初衷及借用“写像秘诀”之称的缘由

展览现场

  《写像秘诀》本是元顺宗时期人物王绎关于其人物肖像画创作的经验著述,此名称被借用于本次展览,艺术理论家、33艺术中心学术顾问皮道坚认为“其实是用了一个传统的名字,展现一场活力的展览”。他用“一次愉快的视觉经验获得”形容对本次展览的感受,“9位年轻艺术家的作品很好地反映了我们的时代,既延续了传统,又有很开阔的艺术视野。他们有不同的艺术语言,不同的艺术观、方法论,但都用自己方式表达了自身对当下生活的真实感受,作品令我觉得很亲切。

  作为本次展览的策展人,胡震表示之所以借用“写像秘诀”之称,是基于以下思考:一方面,王绎的《写像秘诀》把中国古代传承理论在操作实验上让它落实了,这其实是非常了不起的进步。同时他揭示了肖像绘画的方法,这种方法为近现代以来中国画融贯中西的探索埋下伏笔。这种传统精髓理应继续传承。另一方面,当信息技术发达之后,艺术家的肖像绘画到底应该怎样做?肖像画存在的意义是什么?基于这样的思考,邀请9位艺术家参加此次展览,用他们各自的艺术观和方法论,共同为当今的肖像艺术增添不同的色彩。

参展艺术家汪凌的作品。在这些肖像作品中,眼睛变成一种潜在的威胁,去除情绪化,用盯视与凝望来替代无关痛痒的所谓诗意化的远眺。

参展艺术家韩建宇作品,关注的是国际视野中的各色政治明星,力求呈现这些人物身处不同境况下的精神肖像。

参展艺术家郑琦的自画像。对于郑琦来说,画画更像盘冥想和突然间领悟真理、并将之携进生活。生活和艺术不应有所区分,人与人可以交朋友,人与其它物种、无生命体也可以交朋友。

参展艺术家张曦的《黑白肖像组画》,这一系列是寻找和尝试暴力美学的新的表现语言与切合当下语境的作品,以冲突、抽象、碎片、多样和不确定的语言来颠覆我们以往对肖像的认识。

  作品的呈现,是“答卷”中直观的组成部分,而研讨会则成了“答卷”中的理论支撑部分。樊林认为通过9个艺术家讲他们背后的截然不同,这是这个展览成立的地方。同时在探讨过程中也勾勒出一种“困境”,她表示,“ ‘困兽才会斗’,这些都是有力量的‘困兽’,向过去的标准及未来发出一个对应的关系,这个展览的目的就是在这里。”

  胡斌则认为在当下语境中,有两个迫切需要思考的问题:一是在当下肖像画的位置和意义在哪里,无论是出于个人情绪的表达,还是对社会现象的看法,艺术家在创作时还是要在历史的脉络中进行参照,然后发现我们当下的立足点在哪里;二是“写像秘诀”回归中国传统对肖像的表达,在当下如何被激活,在全球化当代艺术的语境下我们能不能提供一种新的视觉和能量。

  在这样的理论基础上,胡斌认为肖像艺术不再是追求精确在线或形象面貌再现,而是对内心的真实刻画,这也是当下最容易打动观众的因素。

  据悉,本次展览将展至2月23日。

来源:雅昌快讯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