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2015-01-23 00:00
【简历】
?杨宇全
曾用名鲁人愚泉。男,1966年6月生, 原籍山东。 1988年至2000年供职于山东省艺术研究所从事理论研究与报刊编辑工作,任学术委员会常务副秘书长。2001年迄今先后供职于杭州杂技总团、杭州市艺术创作研究中心。迄今已发表各类文艺评论文章数百篇,有数十篇获省级以上奖励,出版专著十余部,编辑出版文艺图书数十册。
主要研究方向为曲艺、杂技、书画及影视剧等,兼及文学与书法创作。现居杭州。主要著述:《艺谭心影》《山东杂技史略》《砚边碎语》《文人墨客两相宜》《挑担书画进北京》《杭州小热昏》(部分章节)、《浙江杂技发展简史》、《萧家子画像》(长篇小说)、《风雅钱塘》(书法集)等。
现为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中国戏剧文学学会会员、中国杂技家协会会员、浙江省杂技家协会主席团成员、浙江莎士比亚学会秘书长、杭州作家协会评论创委会副主任、杭州民间文艺家协会书画委员会副主任、杭州市书法家协会理事、杭州市戏剧家协会理事、杭州市书画艺术研究会副会长、山东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特邀研究员、中国艺术科技研究所科研课题“中国画艺术生态研究” 特邀研究员等,多次策划并参加一些大型书画展览,入选多部书画作品集,并时有发表和获奖。
杨宇全,不知该不该将他归到书法家行列,因为他既非科班,亦非专攻,写写字只是他的学问余事,且其学术上的成就远胜于此。可在我看来,他写出的字,无论是楷书、行草书,尤其是那一笔个性鲜明、颇具古意的小楷,着实让人眼前一亮。
说来也是,每每欣赏一些学者名流的字时,或手札、或书信,甚或不经意题于书角的眉批,总能于内心产生一番别样的感觉和滋味。他们虽非职业书家,但他们满腹经纶,诗书滋养,信笔写来,率性而为,一任天然,不做安排,也许在书家眼里,他们的技巧、技法还有些许不到位之处,而恰恰是其某些不到处,反倒成为其个性和可爱之处,颇得“无意于佳乃佳”和自然清新之趣。
杨宇全可说是这样一个实际的例子,注重“字外功”与书卷气,是其书法的一个突出特点。朋友尝作诗赞其曰:“文名口才溢浙鲁,主业之外偶为书。结体谨严却飞动,妙心敏目字珠玑。”其实,杨宇全主要致力于艺术研究,对曲艺、杂技、书画、戏剧更是独有心得。他长期从事理论研究与报刊编辑工作,曾参与国家重点文艺集成志书《中国戏曲志·山东卷》和《中国曲艺志·山东卷》的编撰,独立完成《山东艺术发展研究·杂技篇》并荣获文化部艺术科研评比三等奖;他的专著《山东杂技史略》添补了山东杂技艺术研究空白的。凑巧的是,由他撰述的《浙江杂技简史》也将不日付梓出版。此外,先后出版了书画评论集《文人墨客两相宜》、长篇小说《萧家子画像》等,迄今,其数百篇研究评论文章见诸《人民日报》、《文艺报》、《中国文化报》、《中国艺术报》、《文摘报》、《新民晚报》、《艺术市场》、《美术观察》、《书法》等中央及地方报刊,有的还被一些报刊及知名网站转载或摘载。
扯远了!还是说说杨宇全的书法吧,犹其是我喜爱的小楷。看得出其取法高古,得钟繇小楷朴茂古拙气息的熏陶,因而,其笔下流淌出那份古意,加上恰到好处地运用异体字,那份舒灵,那份雅致,那份自然,极具个性色彩,令人爱不释手。
他说,特喜爱钟繇,尤其对其所书、在小楷艺术史上地位极高,被誉为“小楷正宗”的《宣示表》更是喜爱至极,常常置其于案头枕边,随时取阅欣赏。对钟繇的《荐季直表》、《贺捷表》、《力命表》、《墓田丙舍帖》等他也下过不少功夫。此外,他博采众长,转益多师,以小字反复临摹二王、杨凝式、黃庭坚、苏东坡等先贤作品,从中汲取营养。他对时下一些甜美的小楷不甚看好,认为格调不高,经不起品味,乍一看似乎是那么回事,但看久了,就见出呆板和大路了。他说,小楷要尽可能写出“古”意。钟繇小楷的妙处是每临一遍都会有新的收获,“古”与“活”是其最大的特点,而小楷的最高境界即在于此。
王晓斌/文
鲁人愚泉,本名杨宇全,原系山东人氏,移居杭城十余载,自谓“忘了家乡口不如看门狗”,故乡音无改,却见鬓毛染霜。虽不属“山东大汉”之列,却也算生得神清貌秀,五官周正。平素喜食大蒜、大葱、馒头、水饺等面食,虽无囊中羞涩之虑,却甚节俭。以自由快乐为本性,对穿衣打扮名牌奢侈品兴趣不大。
此君既是文人,兼做墨客,精通文字,杂通百家,著述半身,独缺力作;精小楷,知礼仪,擅饮酒,能呼朋呼友,却也小有乖张。博闻广记,过目不忘,善辩健谈,口若悬河,自有“两边凌厉齿”与“三寸不烂舌”,虽说是锦心绣口时时让人捧腹解颐,个中不乏隽言俏语,但伶牙俐齿少不了含沙射影,风刀霜剑毫不留情,戏称其为“毒舌”当不为过。机智妙言虽令友朋忍俊不禁,嬉笑怒骂却也常令人汗颜难堪。许是大蒜吃多了,杀菌作用不可小觑,但也难免偶有“口臭”,故“国骂级的口头禅”较多,为了保证汉语言文字的纯洁性,不宜细细赘述(此处删去字数若干)……
说淡定,却又有些狂狷,道低调,还略有自负。虽不系追名逐利之徒,却恨酒香巷深无人识,自怨自艾又自宽自嘲,有才有德却独欠东风,经常是酒入愁肠化作满腹辛酸事!故纠结甚多也。其斋号“得小自在轩”,自署“得小自在轩主人”,自云:我行非我素,但得小自在。常书“谈笑少鸿儒,往来多白丁”之句,其心其志便可略见一斑!此公“喜宅”,平素偏好卧榻夜读,虽无“红袖添香”,常常是子夜时分仍捧书发呆……五谷尚分,四体却不勤,日久成习,且积重难返,难为卧龙终成懒虫也!
有道是“留得葫芦在不怕没水瓢”。两耳少闻窗外事,闲暇多悟圣贤语!三餐无忧烦,闲来逸兴多,管好自家事,秉烛逍遥乐!其实,富贵荣华,过眼烟云,身体安好,便是晴天!不知鲁人愚泉以为然否?!……
章鱼子/文
来源:美术报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