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马云去纽交所 王中军去苏富比:中国艺术家是时候去纽约了

2015-01-23 10:30

  隋建国的《盲人肖像》亮相中央公园费得曼广场。(图/由SUISTUDIO提供)

  从洋插队到返乡潮,纠结30年后,中国艺术家终于在纽约闪亮登场,他们的背后,是中国文化和经济崛起的有力推动。

  为荷兰人工作的英国探险家亨利·哈德逊(Henry Hudson)试图朝西北方向找出一条通往中国的航线,1609年,他迷了路,闯入现今以他命名的那条河,进入“冒牌中国”——纽约。他一定没料到,四个世纪后,“冒牌中国”成了中国的梦想之地。

  中国人闯荡纽约,始于上世纪80年代。那时的纽约对他们而言是一个梦、一个未来,也是一种威胁。它成全一些人,废掉一些人,最后将大多数人送回故乡。

  直到30年后,纽约坚实的城市碉堡才向中国敞开怀抱。2011年1月,中国国家形象宣传片亮相纽约时代广场。2014年9月,片中人物之一马云在纽交所完成“全球最大IPO”。2014年11月,电影投资人王中军在纽约苏富比以3.77亿元人民币拍下梵高的《雏菊与罂粟花》。

  1989至1994年,十多位中国艺术家在纽约谋生的间隙听木心讲授“世界文学史”。2013年,陈丹青将听课笔记整理成《文学回忆录》出版。

  《连线》杂志创始主编、《失控》作者凯文·凯利(Kevin Kelly)相信:机遇优于效率——埋头苦干一生不及抓住机遇一次。中国崛起,艺术的机会来了。

  2014年10月,隋建国的“盲人肖像”在纽约中央公园费得曼广场(Doris C. Freedman)揭幕,成为第一个“占领”此地的中国艺术家。与此同时,政纯办(由艺术家洪浩、肖昱、宋冬、刘建华和策展人及评论家冷林组成的艺术小组)组织500名纽约客清洗时代广场,汪建伟个展“汪建伟:时间寺”在古根海姆开幕,而徐冰两只共重24吨、分别长27米和28米的“凤凰”已在纽约圣约翰大教堂展出近1年。

  纽约笑纳了中国艺术家。

  盲人肖像是纽交所钟声和苏富比落槌声的回响。

  让—保尔·萨特在1946年写道:“纽约的天空很美,因为摩天大楼撑着它离我们头顶更远了。孤单、纯洁,像一头美的野兽,它在美国上面伸展得很远,这是全世界的天空。”

  撑起全世界天空的纽约有两种艺术家:纽约艺术家、国际艺术家。

  前者的代表人物是安迪·沃霍尔,他本人似乎就由曼哈顿的钢筋水泥铸成,冷酷、特立独行。对他而言,纽约就是一座工厂,其中的艺术和生命都像超市的罐头一样是商业社会的消费品。

来源:雅昌拍卖资讯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评论

    • 建秋格格

      加油
      01年前 0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