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798艺术"专访 | 梁硕偏锋个展—托普欧樂居

2015-01-29 00:00

1月27日下午,艺术家梁硕的首次个展——托普欧樂居在偏锋新艺术空间正式开幕。届时,艺术家梁硕、策展人鲍栋召开了记者发布会,谈到了此次展览的不同之处,以及梁硕近年来的艺术转向。


托普歐樂居——梁碩個展媒体见面会


谈展:“拓扑”空间与偏锋的地形完美结合


“拓扑”所研究的典型问题是延续性,此次展览梁硕充分利用了偏锋新艺术空间改造后的“特殊地形”建立了一个拓扑空间,观众一进入展览,就进入了这个用板材搭建的拓扑结构中,经过了回环曲折的行走之后,一出来引入眼帘的是一楼侧厅里摆放的废料。继续往上走,观众还能看到二楼的一面“废纸墙”,以及长廊里陈列的发票清单。而从二楼往下俯瞰,则能够看到拓扑空间的整个外形。


托普歐樂居——梁碩個展作品图片


如果是展览的主体拓扑空间是为了建立一种空间的延续性及观看的反身性,那么梁硕通过搭建过程中产生的看似“无用”实则必不可缺的物品来说明,除了构造面与空间的延续性之外,艺术生产方式的完整结构——即艺术系统也是具有延续性的拓扑结构。策展人鲍栋谈到,艺术家是一个完整的创作主体,但是人们在展览中只能看到他的一小部分,人以及工作等原本完整的主体被人为的切断,而这次展览中所展出的废料,以及发票等清单并不是对展览主体的补充,它们是展览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体现了整个工作系统的完整性。


托普歐樂居——梁碩個展作品图片


而这样的布展路线与偏锋艺术空间的空间结构联系紧密。梁硕坦言:“没有偏锋的特殊地形,我这个作品是出不来的”。尤其是当观众穿过了拓扑空间之后,在二楼的回字形长廊可以俯瞰整个拓扑空间,这也是梁硕巧用地形的“神来之笔”。有趣的是,观众在穿越拓扑空间之时看到的是原始的板材木料,从二楼往下看到的则是拓扑空间外面的大理石贴面,没有一点板材的痕迹。策展人鲍栋指出,一个观众会进入到这样一个结构中去,反过来看到自己在这样的通道中,通道里面和外面的反差,恰恰体现了工作后台和前台的反差。


谈艺术:兴趣从当代艺术转向传统山水


此次展出的托普欧樂居代表着梁硕艺术兴趣的转向,不同于城市民工、女娲创意园的戏剧化美学,这次展出,梁硕把注意力聚集在观众的观看结构上,这也让布展的过程变得不同,梁硕谈到,在布展之时,心里只是有一个大致的想法和方向,很多细节和安排是随着展览搭建的过程中一步步地确立,所以展览所呈现的效果只有在完成之后才能确定。梁硕笑言:“这次并没有一个先入为主的想法在里面,我们脱离了常规的模式,几乎是共同参与了这次创作,大家根据现实的实际情况,一起去思考这儿应该做什么,应该出现什么。因此这次展览所强调的是一种逻辑,而不是作品最终的样貌。”


托普歐樂居——梁碩個展大合影


最近几年来梁硕的个人兴趣从当代艺术转向了传统书画,这一转变源于在朋友那里偶然看到的一本画册。这本不知名的画册牵引着梁硕走向了对传统书画的“如痴如醉”。而托普欧樂居的展览处处流露着与传统“遥相呼应”。例如拓扑空间的行走路线从梁硕的逛园子经历而来,而空间外面的大理石贴面的配色则似乎是有意戏仿了青绿山水、金碧山水等传统配色。


托普歐樂居—梁碩個展作品图片


梁硕谈到:“后代在模仿前代的过程中会不断的简化,简化到一定程度就变成了抽象的元素,比如后人在模仿前人的山水画时,寥寥数笔就勾勒出一颗树,但是它与现实的树相差甚远,更像是一个符号,一个图形。所以我吸取了其中抽象的关系,比如欧乐居路线其实也是在模仿假山,只不过是不那么虔诚的模仿的假山。希望跟很多东西有所连接,但是是连接在不该连接的地方。”


托普歐樂居——梁碩個展作品图片


对于展览的主题,策展人鲍栋在前言中谈到“托普欧樂居”其实是一个花招,一个故意显摆出修辞的修辞。这种过度的、矫饰的趣味,带着自得其乐的努力炫耀,因毫不掩饰的媚俗而获得了某种反讽效果——这或许就是梁硕称之为“渣”意的美学。


来源:798艺术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