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2015-01-29 00:00
麒派画家周英华
身为第一代移民英国的华人,Michael Chow(中文名:周英华)在西方上流社会的名利场中所取得的辉煌成就简直是一个奇迹。他精心打造的中国餐厅“Mr.Chow”被《纽约时报》誉为“时尚到极致的帝国”,他的名字常常和安迪·沃霍尔、让·米歇尔-巴斯奎特、世界超模等等耀眼的字眼一同出现,他被西方上流社会尊称为“Mr.Chow(周先生)”。然而,中国人却对这位功成名就的“周先生”感到陌生,因为他从来没有以一位商人或者名人的身份与中国进行正式接触。但是,2015年1月,76岁的“周先生”回来了;以一名艺术家的身份归来,而且他强调:“我是为了我的父亲而回来的。”
西装笔挺、说着一口漂亮英式英语的周先生希望用自己在中国大陆的首次个展来彰显自己骨子里的“中国艺术精神”。他将这种精神追溯到自己的父亲——京剧麒派创始人周信芳先生的表演中,那是一种瞬时的爆发性,一种源源不断的内在能量。所以,这个展览在周信芳先生诞辰120周年的时候来到北京和上海,被冠上了“The Voice for My Father”(致我的父亲)的名字。
艺术家周先生也给自己取了一个独特的名字:“麒派画家”。周先生说,艺术注重的是精神层面的相通。有些人可能用和父亲非常相似的嗓音和唱法去模仿父亲的表演,但那根本不是麒派。“而我一直没有放弃麒派的艺术追求。在我看来,那是一种表现主义,在于创造瞬间(moments)。当我做餐厅的时候,我会让食客感觉是来听京剧的。比如,端盘子上菜,最核心的在于你以怎样的力度和速度‘表演’给食客。”
所以,周先生一直不认为自己是“重返”艺术,也不认为在他的多个身份之间存在着冲突。不管是早期对职业画家梦想的追求,还是经营餐厅、进军时尚界的打拼,亦或是现在正式给自己贴上艺术家标签的自信;都被周先生用“爱国”一个词概括。这种爱国情怀起源于对中国文化的情感认同,在异国他乡、种族歧视的环境中发展壮大。周先生反复谈及太极拳、京剧、中医等等中国文化的元素,并特别地称赞了中医让他从不舒服的状态得到解脱。“我应该是最爱国的人,谁要挑战这一点,让他来找我打一架,我会用太极制服他。开个玩笑,我并不会打太极。”
周英华:我的艺术是拼贴画
Q: 在您的这次个展中,除了一些您自己的作品之外,还有很多西方著名画家给您画的肖像画。这些作品和您的中国个展、纪念您父亲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A:这次的展览分为三个部分:我的画、艺术家朋友给我画的肖像画、我的父亲。这些都是属于我个人化(personal)的东西,但是越个人化的东西却又是越普遍(universal)的存在。展览的三个部分是我人生的不同组成部分,我将它们拼贴在一起,它们会呈现出和谐(harmonious)的效果。就好像是我的作品一样,我将不同的材料放置在一起,珍贵如金箔,平凡如鸡蛋,但它们却能像中国水墨画一样美丽。我的人生和艺术都是拼贴画(collage)。
Q:你在很多访谈中都谈到了您的父亲周信芳先生和他的京剧对您的影响。那您在听京剧时候的感受是什么?
A:我记得我第一次听京剧是在2岁的时候,我看到了京剧的大花脸,当时就吓了一大跳。京剧好可怕!后来又一次我跟我父亲生活了两周,一起吃饭,我看他练习。我觉得这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
Q:您在73岁那年又重新拿起了画笔,那您当时对自己的艺术期待是什么呢?经过了50多年的经历,您现在的创作和当年有什么不一样吗?
A:我当时只是觉得我画得不错,我的好朋友,洛杉矶MOCA前馆长杰弗瑞·戴齐(Jeffrey Deitch)称赞我,我感觉良好,就一直画下去了。我的艺术创作一直没什么变化,我听从自然、上帝的安排。我现在还有力气,我爬梯子搞创作;等哪天我走不动了,我们再想办法。
周英华:我的人生中没有后悔和错误
Q:您是一个有钱、有地位的名人。您怎么看待名利和艺术之间的关系?您担不担心有人质疑说您用艺术显示“清高”?
A:我觉得是名利给我艺术腾飞的翅膀。当年我从伦敦的艺术学校毕业的时候(编者注:伦敦圣马丁大学建筑系毕业),没有钱、我饿了三天三夜,怎么可能做得好艺术!有些艺术家不喜欢金钱,我只想说我很自豪我能够站在“Mr.Chow”的肩膀上做艺术。中国的艺术圈不也是这样吗,贫穷的中国哪有空间留给艺术。
Q:那您担心艺术圈并不会很容易地接纳一位新人吗?
A;我承认自己有着不利的处境。在外国,大家都会质疑我艺术家的身份;因为我作为餐厅老板的形象太深入了。但在中国反而有利,大家不知道我以前是做什么的,我还可以用麒派来与中国沟通。
Q:您的人生毫无疑问是精彩而成功的?那您犯过错误吗?
A:没有!我觉得没有一件事情可以被定义为“错”或者“后悔”,这些事情最后会以某种一脉相承的方式构成你的人生,而你要做的是在每一个细节上做到完美。这就是我的人生哲学。
(来源:news.artnet.com 编辑:刘品毓 文、采访:李丹琳)
artnet微信平台是由artnet News独家授权的平台,任何单位和个人未经许可,不得擅自转载微信平台文章或翻译来自artnet News的文章,否则权利人将根据知识产权法追究法律责任。
来源:搜狗搜索-artnet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