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埃及官方回应图坦卡蒙面具受损:损坏程度被夸大

2015-01-29 09:12

  图为1月23日在埃及国家博物馆拍摄的图坦卡蒙黄金面具

  图坦卡蒙黄金面具是埃及国家博物馆的镇馆之宝,是公元前14世纪时的埃及法老图坦卡蒙死后所戴面具,发现于他的陵墓中。

  日前有报道称,由于博物馆工作人员的不当操作,图坦卡蒙黄金面具遭受了不可逆的损坏。埃及文物部长携德国文物专家在埃及国家博物馆召开新闻发布会,就“图坦卡蒙黄金面具受损”作出回应,称修复面具时所用的粘合剂可通过精细手段去除,黄金面具“无实质性伤害”。

  埃及国家博物馆总经理马哈茂德·哈尔瓦吉说,大量文件和图片资料证实,黄金面具的胡须在1922年图坦卡蒙墓被发掘时就是松的,并未与主体连在一起。自该面具在博物馆展出以来,胡须有长达20年时间是与主体分开展览的。1941年,埃及文物部门为了文物展出的完整和美观,才决定将胡须粘回面具。去年8月,博物馆馆员在对黄金面具展台的灯光进行维修时无意间碰到了面具,已经使用了70年的黏合剂出现老化,胡须在被碰触后松动掉落。所以,这次意外只是还原了面具出土的状态,而绝非不可逆的损坏。博物馆承认,工作人员用环氧树脂黏合剂把胡须部分重新粘回去,但拒绝说明具体的环氧树脂类型。马哈茂德·哈尔瓦吉先前曾表示,用环氧树脂黏合剂修复文物是国际通行做法。

  受邀评估面具受损情况的德国专家克里斯蒂安·埃克曼认为,损坏情况没那么严重,可以修复。他说:“用环氧树脂不是最佳选择,但是个解决办法。不幸的是,修复手法不恰当,致使能在胡须(和下巴结合)处看到黏合剂残留物。面具损坏程度没那么严重,之前被夸大了。而且,用黏合剂把胡须部分与面具黏合也并非前所未有。”据悉,胡须部分脱落之初,修复人员也曾试图用另一种树脂粘回去,但无法支撑其重量。另外,针对修复人员在粘回胡须时曾在面具上留下刮痕的说法,埃克曼说,面具上的确发现一处刮痕,但原因暂不确定。

来源:艺术国际业界动态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