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朋友转手百枚“祖传古币” 稀少古钱币比久远古币更珍贵

2015-01-29 11:26

咸丰年间,清朝廷和太平天国对阵,为应付军费及其他开支,双方改铸大钱,有通宝、重宝、元宝。这些钱币后面的“当十”、“当五十”、“当百”,通俗来说就是“一块当十文”、“一块当五十文”、“一块当百文”。

“我手头有很多这种古币,还有一枚‘康熙元宝当千’,不知道是不是真的。”昨日,礼花路,浏阳小伙王维生向“民间收藏”栏目展示了他的藏品。

朋友转手百枚“祖传古币”

“如果不是看到《民间收藏》这个栏目,我都要忘记自己还有这么多古币呢。”王维生从柜台中拿出一个匣子,里面沉甸甸是一把把古币,小的比五毛硬币(直径)还小,大的却有五六厘米。

最显眼的三块古币,标明着“嘉庆元宝当千”、“康熙元宝当千”、“太平天国元宝”。为了记录真实数据,记者借来电子秤和卷尺。“康熙元宝当千” 重达0.1千克,直径6.3厘米,厚0.5厘米,掉在地上的响声非常脆,“嘉庆元宝当千”与其差不太多,“太平天国元宝”则更大一些,直径有6.6厘米。

其余小型古币颜色不一,有的是银质,有的是铜板;标注也不一样,有的印制“光绪元宝,库平一两”,有的则印制“大清铜币,当制钱十文”;比较特别的是这些古币来自多个省份,有“粤”、“皖”、“鄂”、“湘”等等。

重新触摸这些古币,王维生多了一些感概。十多年前他前往东莞打工,“那是一个灯红酒绿的地方。”他说,朋友多,诱惑也多,形形色色的生活方式,他只管踏踏实实做事,但有些朋友就挥霍一空,时常连泡面都吃不起。某次一位朋友拿着一袋古币找他,希望他买下这些祖传的古币,兑点钱帮他周转。

稀少古币比久远古币更珍贵

昨日中午,征得王维生同意后,记者将图片带往浏阳市收藏协会鉴定。

“仅看照片的话,我不敢说真假,也许你可以自己比较一下。”古币专家刘韬拿出一枚“咸丰元宝当百”,让记者细看。这枚古币比之王维生的古币更显古旧,古铜色表面覆盖着不少黑点,摸起来则十分光滑,显露出一些光泽。

“这种光泽,这种古旧,我们称之为‘包浆’,它是经过长时间的流通、磨损留下的印记。”刘韬解释,鉴定古币真假方法之一就是看“包浆”,如果一块古币拿在手中,第一眼看过去没有光泽,字体笨拙,更没有古物的神韵,就要当心是仿造的了。

在这些的古币中,大家公认一枚“大清银币宣统三年”的银元最为珍贵,目前有上千元的收藏价值。“并非时间越久远东西越珍贵,收藏界讲究物以稀为贵。”收藏协会专家张伯清表示,这块古币正面戳了一个印子,上面写着“刘”,这是钱庄留下的印记,在当时来说会因破坏钱币卖相而影响价格,但在如今来说,却因为稀少而越显珍贵。

“我朋友说这些都是祖传的,非万不得已不想卖掉。”王维生说,这么多年来他从来没有去鉴定真假,比起这些古币,他更重视朋友的友情。

专家鉴定

浏阳市收藏协会专家刘韬鉴定:因没有接触到实物,仅看图片,个别疑似伪币,但九成是真的。真正的“康熙元宝当千”非常罕见。当时,清朝廷用“当千”、“当五千”来充当军饷,但士兵们不接受,因此流通非常少。古币在1988年前很少作假,如果藏友们是在1988年,尤其是1994年以后买的古币,都要当心有假。

来源:华夏收藏网-藏趣逸闻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