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关切的向度

  当代中国画的发展面临着在艺术创造与社会接受两方面都不断提高水平的形势下如何走向深度的问题,在新的文化条件下,水墨人物画更需要解决对现实的关切视角和对语言的关切方式,这两方面合为一体,才是一种整体的推进。本次展览旨在通过6位画家的一批新作,展现当代水墨人物画创作的一些重要特征。这6位画家在长期的探索中业已形成了鲜明的个性风格,创作成果也毋庸赘言,但在他们个性的努力中拥有自觉的学术意识和不断清晰并且坚定的学术追求,这就使得我们可以从他们的风格差异中看到共同的精神指向和文化抱负,他们对人的主题的关切和对水墨语言的关切以及展开的关切向度,为讨论水墨人物画的当代发展提供了一种契机,这是本次展览的主旨。

  中国社会的时代变迁,现实中人的生活况境的丰富性与复杂性,为水墨人物画提供了充足的素材,但是,水墨人物画需要在关于人的存在的思考上体现时代的角度与精神的深度。他们在人物画这个领域沉潜经年,一方面秉承着20世纪以来中国画反映现实的传统,另一方面以一种新的人文主义情怀关切现实,其中最突出的是去除虚饰,呈示真实,将自我置身于生活的“现场”,“直面”生命的型态,通过贴近社会的不同群体或个体,以表达自己“切身”与“切心”的感受。无论是在都市化进程中改变命运的人物,还是在地老天荒的世界里不变的生活,在他们笔下都呈现出当下的印记,拥有鲜活的魂魄。

  如果说当代水墨人物画的“精神性”在于对于生命存在的真诚关切和深度的体验,那么可以说,人物画的笔墨语言价值在于渗透了当下视觉艺术感受的“当代性”。毫无疑问,在这些画家的笔墨基因里,综合了古典的传统和现代的经验,笔墨的品质、格调、内涵是他们始终追求的目标,但他们在笔墨的“治学”生涯中为自己设置了课题,以理性的意识锤炼自己的笔墨感觉,一方面注重从“小”笔墨走向“大”笔墨,从把握形势结构整体的当代特征入手,既拉开和已有水墨语言样式的距离,更远离流行的习气与趣味,以综合的学养营造新颖的视觉意境;另一方面,他们在写意的笔墨语言上坚持“写”的感性,并且突破陈规和常矩,以情感与灵魂为媒介,在“写”的过程中心手合一,在塑造形象中充分发挥笔墨的表现力,使笔墨不是外在于形象的符号,而是贴切于形象并与形象共生澄明的语言。

作者:范迪安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