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连载】古代印章鉴赏之三国两晋南北朝印

2015-01-30 00:00

【连载】古代印章鉴赏之三国两晋南北朝印

铜驼钮“魏乌丸率善佰长”印,三国·魏,印面2.2×2.2cm,通高2.7cm


铜驼钮“魏乌丸率善佰长”印

铜驼钮“魏乌丸率善佰长”印


铜龟钮“安西将军章”,北朝,印面2.8×2.8cm,通高3.7cm


铜龟钮“安西将军章

铜龟钮“安西将军章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代的印章,基本上是沿袭汉印的形制。南北朝时期,纸张已普遍应用,因此新的钤印方法也随之产生,封泥之法开始废止。而是使朱砂调制成的印泥来钤盖印章,这就是所谓的濡朱之制。


魏晋南北朝篆刻承汉印之风,正如明甘旸所说:“魏晋印章本乎汉制,间有易者,亦无大失。”(《印章集说》)因此广义的“汉印”是包括魏晋南北朝印章在内的,不过这时的篆刻趋于瘦挺方直,率意为之,不及汉代印章精整严谨,沉穆雄浑。这与书法的发展一样,魏晋隶书与汉隶不同,是时代使然。其时印文书体也与《正始石经》接近。魏晋南北朝官印各朝均有定制,印材仍为金、银、铜、玉,钮除龟钮、驼钮、鼻钮、瓦钮外,出现了辟邪钮。其时最具特点的印章有四种:多字印、多面印、悬针篆印和朱文印。


旧说“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之必合”。经过两汉约400年的统一,历史又轮回般地来到魏、蜀、吴三分天下的十字路口,以后300年中,五胡十六国,魏晋南北朝,社会动荡,烽火连天。


三国官印,殆从东汉制度,其时官印多赖当时特有的地名、官名以别之。公元265年,司马炎废魏帝自立,都洛阳,15年后,终灭蜀吴。自公元190年盟军讨伐董卓,战乱不息90年后,全国总算有了可贵的短暂统一。


西晋官印能从一些特殊王号官名鉴别,如西晋封有齐、常山、太原、东平、东海等王,属官有典祠、典书、学官、典府、典卫等。则印章中所见“常山典书丞印”、“齐上军司马印”、“典祠令印”等当为西晋印。



此外,西晋官印还有一些印文篆法和形制本身的特征。西晋官印沿着两汉以来篆书印文渐由圆活趋向方折的趋势继续向前,更加方正,平折特征十分突出,几乎陷于生硬。印文间距较大,愈显印文拘谨收敛。印文多略偏上,下方常见1—2毫米的空间,这与汉官印印文居中,四边距边基本相同颇不一样。印文多为直接刻凿,金银印全为凿印。官印边长基本皆为2.4厘米,较西汉官印明显为大,这与晋尺较汉尺有所增长有关。西晋的鼻钮钮面平均宽1厘米,钮穿为半圆形。而大多数东晋和十六国鼻钮钮穿为圆形,如十六国“邺宫监印”。印台高0.9—1厘米,略高于三国之制。关于龟钮特征我们将在下面提到。


兵荒马乱的魏晋南北朝给我们留下的官印中,将军及其属官的印章占了相当的比重。可以说将军印是此期印风转易的一个缩影。其变化又可分为魏晋和南北朝两大阶段,现各举一例说之。



伏波将军章,1981年陕西咸阳窑店农民掘土发现,现藏咸阳博物馆。边长2.2厘米,铜质龟钮。“伏波将军”之职,始见于西汉。从西汉至北周得封此职而见于史载者凡12人,其中最著名者,当推东汉初的伏波将军马援。按当时之制,伏波将军非常设之官,有事则设,事讫则罢,充此职者必善水战。这类有名号的将军通称“杂号将军”,西汉已有,东汉三国大量涌现,南北朝则进一步膨胀。按照将军制较为完备的晋朝制度,冠军、龙骧、征虏、辅国等将军,可与征、镇、安、平等将军相匹。其次是宁朔、五威 建威、振威、奋威、广威、扬威 、五武 建武、振武、奋武、广武、扬武 。再次是伏波、鹰扬、折冲、轻车、虎烈、凌江、牙门、材官等等。这些将军的名号和级品多为十六国南北朝所继承。


铜龟钮“建威将军章”,东晋,印面2.2×2.3cm,通高2.4cm


咸阳出土的这方“伏波将军章”乃十六国时期之物。钮龟头较长,伸向斜上方。背纹简单,龟为匍匐爬行状,钮式极富时代特征。印文单刀从下向上冲凿,虽没有了两汉铸印的饱满与雍容,但更多了一些霸悍与率意。由于这些将军印多为临时付用而匆匆凿就,篆刻家习惯称之为“急就章”。它因为单刀冲凿而表现出的生辣,为刻凿方便而表现出的笔画减省 如“章”字“立”部中间两点简为一竖 ,没有成稿信刀冲刻而表现的文字大小的变化与不均匀排列,以及文字偏上,下部留红的做法等,都为后世篆刻家推崇备至,而心摹手追。


龟钮铜质“平南将军章” 形制堪为北朝代表。北朝时,印体较大,钮龟呈立状,背甲棱角分明,龟首平伸。印文平直,文字乖谬,多不合六书。考古发现证明,东汉与西晋,简牍虽还使用,但纸张渐渐普及开来。到了东晋时期,纸张已完全取代了简帛。印章受体从泥到纸的彻底转换,似乎使旧有的印章形式一时无所适从,被迫寻找着自己的出路。官印从东汉晚期以来日趋粗简荒率,印章已从西汉的极盛走向衰落,穷极之中又孕育着向隋唐官印的重大转变。



铜龟钮“平东将军章”,魏晋南北朝·十六国,印面2.3×2.3cm,通高3.1cm


铜马钮“亲赵侯印”,东晋·十六国,印面2.5×2.5cm,通高2.2cm


铜马钮“亲赵侯印”,东晋·十六国,印面2.5×2.5cm,通高2.2cm

来源:中陶文物鉴定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