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玩玉,要有好情致

2015-03-09 17:30

  《说文解字》云:“玉:石之美者。”凡具坚韧的质地,晶润的光泽,绚丽的色彩,致密而透明的组织,舒扬致远的声音的美石,都被认为是“玉”。可见,玉的范围本非我们所想那么苛刻,非白、青、黄、碧不为玉。你在河边捡到一块符合上述条件的石头就是玉。只是越到后来,我们自己把玉的范围缩得越来越小,反有点作茧自缚了。自古以来,男人与玉的关系似乎就比女人与玉的关系要复杂得多。上至以玉比德、以玉养德,中至收藏佩戴,怡情养性,下至投资投机,彰显财富,男人形成了一套独有的玉道德和玉文化。如今,玉已经不是衡量财富的唯一标准了,但是千百年来用一个象征财富的东西本身的特质作为道德的标尺,玉却是唯一的。

  “前三十年人养玉,后三十年玉养人”。

  这句老话在坊间流传得最广,可是“养”什么和怎么“养”可就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

  玉是养德的好道具

  德这东西太抽象,不好表现也无法描述。但是玉可以。玉有石的坚实,石无玉的通透;玉有石的刚劲,石无玉的温润;玉有石的质地,石无玉的细腻。玉的物质属性恰好和古人所推崇的德有许多相似的地方,所以以玉比德成为可能。佩戴、把玩,时时看得见、摸得着,便于随时随地躬省自身。

  《说文解字》谓玉:“有五德,润泽以温,仁之方也;理自外,可以知中,义之方也;其声舒扬,专以远闻,智之方也;不挠不折,勇之方也;锐廉而不忮,洁之方也。”《管子》说:“玉有九德。”——仁、智、义、品节、纯洁、勇、诚实、宽容、条理。《礼记·聘礼》中说玉有“十一德说”——仁、知、义、礼、乐、忠、信、天、地、德、道。孔子说:“玉有十德。” 《北齐书》明志之言流传最广:“宁为玉碎,不为瓦全。”无不以玉德作为自己为人处世的行动标准和指南。它的物质属性已被融入了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内涵,成为一种独特的中国玉文化。“君子比德于玉焉”,以玉比德,敦品厉行。

  一个如玉品性的人,无论处于人生的何种阶段都会彰显出波澜不惊、淡定从容的风格。经得起人生辉煌时的顺风顺水,也挺得住潮落时的寂寞和悲凉。高潮时的举止言行决不颐指气使、飞扬跋扈,懂得与人为善、平和待人的处世方式;潮落时则又能如一块璞玉,尽管尘土蒙住了光泽,内里依旧能晶莹剔透,并在再次出世时焕发出淡定后的温润光泽,如莲花吐芳,幽然无形,绵延不绝。这样一种玉的人格特质是中国人千百年来所推崇的并为之不断修炼自身以期接近或达到的境界。

  自打有了玉开始,爱玉的人一天也没有少过。千百年来,玉这东西就像道德标尺的具象,看到它占有它并不表示真正拥有它,德与玉兼养,才能玉人合一,这种境界恐怕也只有中国人才能悟得到,悟得透。因此一个玩玉的人所谓“前三十年人养玉”,不如说玉也在养人之德。

  时至今日,能用玉的品性躬省自身的人少之又少了,反倒是做玉石生意的人常将孔子“君子比德于玉焉”挂在口头作为售卖的噱头,不能不让人汗颜。当年孔子穷其一生才换得“金声玉振”的牌坊,如今却变成了稀松平常的四个字,是不是我们都麻木不仁感觉迟钝了呢?

  德是养玉的主心骨

  所谓“前三十年人养玉,后三十年玉养人”都只不过相对而言。人养玉的同时玉也在养人,玉养人时人也在养玉。所谓人收藏玉、玉收藏人,都是有所指而言。

  玩玉的人行话很多,养玉也叫盘玉。盘法颇多,讲究也颇多。但是如果没有德在其中主掌,则恐毁了玉也毁了人,这颇似武学中学坏了门派,走入了歧途。

  盘玉非常讲究,一旦盘法不当,一块美玉就会毁在自己的手上。

  所谓文盘,是指一件玉器将它放在一个小布袋里面,贴身而藏,用人体较为恒定的温度温润,一年以后再在手上摩挲盘玩,直到玉器恢复到本来面目。文盘耗时费力,往往三五年不能奏效,若是入土时间太长,盘玩时间往往十来年,甚至数十年。清代历史上曾有父子两代盘一块玉器的佳话,穷其一生盘玩一块玉器。

  武盘则指通过人为的力量,不断地盘玩,以快达到玩熟的目的。这种盘法犹如一个人走火入魔,为了让玉尽快成为熟玉,就用旧白布包裹后日夜不断地磨擦,过了一段时间再换上新白布,仍不断磨擦,玉器磨擦升温,越擦越热,高温可以将玉器中的灰土快速的逼出来,色沁不断凝结,玉的颜色也越来越鲜亮,大约一年就可以恢复玉器的原状。这种盘法稍有不慎,玉器就可能毁于一旦。这种盘法,玉器商人采用较多。

  意盘是玩家的高境界玩法,玉玩家将玉器持于手上,一边盘玩,一边想着玉的美德,不断从玉的美德中吸取精华,养自身之气质,久而久之,达到玉人合一的高尚境界,玉器得到了养护,盘玉人的精神也得到了升华。意盘是一种极高境界,需要面壁的精神,与其说是人盘玉,不如说是玉盘人,人玉合一,精神通灵,历史上极少能够有人达到这样的精神境界,遑论浮躁的现代人了。

  盘玉忌跌、忌冷热无常、忌火烤、忌酸、忌油污、忌尘土、忌化学物质,意盘还忌贪婪、忌狡诈。如此多的禁忌,可见玩玉不是件平平常常的事,心中没有一个主心骨,玉和人都无法达到和谐境界。

  玩玉,要有好情致

  自古玉品等于人品,难分伯仲,人与玉相得益彰,相互辉映,所以一旦拥有或佩戴美玉,一定要有更稳重的涵养、有更文雅大方的举止谈吐,人也就随之玩出自己的玉品,得到了美玉般的情操。

  玩玉其实是怡情养性的事情,需要好的心态,切忌走火入魔,一心想捡漏得宝的人,反倒会被漏给捡了;

  玩玉还需戒贪,不要看见什么自己觉得好就买下来,进了收藏这个套里的人往往会钻牛角尖,为了收藏不惜倾家荡产,最后做了仓库保管员,还降低了自己的生活品质,那就着实没有必要;

  玩玉宜远宜近,欣赏别人的东西同样是一种乐趣。大收藏家张伯驹的收藏态度:“予所收藏,不必终予身,为予有,但使永存吾土,世传有序”,著名收藏家王世襄也是“由我得之,由我遣之,遣送得所,问心无愧”。可见,收藏古董的乐趣不在于占有,不在于收而藏之的子子孙孙永宝之,而在于研究、欣赏、弘扬、传承,在于关注它的文化,注重器物背后的文化内涵。

来源:中华玉网-资讯-业界新闻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