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尤尔根·哈贝马斯:让现代主义成为一种传统

2015-03-10 10:17

  作为一种简化和缩减的反映,“镜子镜子”指的是去年(2001年)斯库利个展上的重量级作品《四幅巨镜》。该展览先后在杜塞尔多夫的北威州艺术馆和慕尼黑的艺术之家举行。

  整件作品在四张大尺幅的画布上完成,每张又由两张分开的竖直画板构成,画面上是不同宽度的水平颜色条纹;四个部分的排列形成了一种失焦的模糊效果。你可以感觉到这些简单色块散发出一种磁力——这股力量紧紧抓住观众的目光,却并不将其带入某种不能确定的深度,反而停留在用宽画笔层层叠叠构建起来的表面上。也许另一件名为《陆海空》的作品以其更加简单但更加清晰的构图将这种能量体现得更为充分:三块同样宽度的水平色条以不同的组合方式分别并置于四张单幅画布上。这些颜色则是斯库利惯用的有点儿脏脏的红色、棕色、土黄色和黑色。

  是什么赋予了绷在画框上、涂绘粗糙的画面如此强大的感官冲击力? 若干世纪以来,美学一直尝试回答这个问题,近几十年却似乎越来越力不从心。经过二十世纪前卫艺术的损耗,视觉艺术似乎面临着逐渐失去这一能量的危险,即:无法对感官产生持久的影响力,也无法激发想象;因此也无法唤起非商业化的情感。引起我思考这个问题的动机十分单纯。看过斯库利个展之后,我和我的妻子都非常激动,不约而同地觉得“要是能有一幅斯库利的作品也不错”的想法。对我们而言,这个愿望既不现实又有些奇怪。这么多年来,去过无数次美术馆,参加过无数次艺术博览会,能够一贯保持着“局外人的自我满足”,为什么现在却突然有了这样强烈的想法?

  画家对自身创作的评论客观而深刻;但是,对观众而言,一件作品能够吸引人,往往是由于它能够直接诉诸人的情感和直觉,而不是智性。于是,这两者之间形成了鲜明对比。然而,我的问题的答案恰恰在于这种差异之中。斯库利谈及自己在后经典绘画中的历史位置时,非常理性,并且毫无保留地介绍了自己的创作动机、方法和表达模式。他的确对自己绘画的表现力有充分意识,也认识到了一层层的色彩及其互成直角的排列与布局蕴含的象征意义。创作过程中的确有一种与之俱来的敏锐智性,但这丝毫没有削弱画面上表现出来的自明的简洁。

来源:艺术国际-评论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