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外销瓷从欧洲到美洲的过程

2015-03-10 14:35

  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清政府解除海禁,外国商船随之增多,外商喜爱中国的陶瓷,在广州订货或来样加工,因而促进了广彩瓷器的生产和发展。国内知名陶瓷专家、广州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陈玲玲介绍,广彩有其独特的发展过程,并不单单表现在外销方面,因为中国陶瓷的外销早就开始了,而为什么广彩就能在中国陶瓷史上占据那么独特的地位呢?这是因为它通过独特的元素,特别强烈地表现出了中西文化结合的风格。
  陈玲玲认为,广彩,广义地说是中国陶瓷里面广州陶瓷的一部分,也就是广州彩瓷,狭义地说是指在“清三代”外销的、表现出强烈中西文化结合特点的那一部分。早期销往欧洲的广彩都被上层社会和皇室所拥有,徽章纹饰等也是由欧洲的大家族、机构和城堡等特别定制,所以工艺和题材的水准都很高。现在的人都很推崇珐琅彩,陈玲玲认为,广彩也是一种珐琅彩,它是在“清三代”由于经济文化政治等交流需求而衍生出来的产物。
  陈玲玲说,广彩早年在欧洲非常受推崇,最好的、最具代表性的瓷品就是18世纪销往欧洲的那部分,主要是欧洲皇宫在用。它的题材和质量表现出了中西文化融合的大成,对世界文化也产生了重要影响。当时外销的规模和数量难以估算,一艘500吨的远洋帆船起码装载30万-50万件瓷器,其中包括广彩,所以整个数量非常巨大。国外很多博物馆都做过外销瓷收藏品的展览,其中大部分都是广彩。
  18世纪末到19世纪,欧洲市场没落,新兴的美国市场为广彩的继续生产提供了新的契机,广彩就跑到美洲去了。当时美国这些“发展中国家”的财力不能和欧洲诸国相比,只能消费一些价值不太高的瓷器,这时广彩开始批量生产,风格发生变化,从审美角度来说,和前半段已经有很大的不同。 责任编辑:小萌

来源:中国文物网-收藏-瓷器陶艺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