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2015-03-10 16:30
2014年10月5日,砚雕艺术家王耀在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进行了一场讲座,在讲座中,艺术家王耀对砚的历史沿革进行了详细介绍。
砚雕艺术家王耀
墨条取代墨丸
唐代的时候砚台为什么改变了呢?因为墨条改变了,墨条改变是因为纸张改变了,大家已经不用在竹简、木头、麻布、麻纸上写字了,对墨的要求开始细腻了。那个时候做墨比现在的墨要求高,现在几块钱可以买点儿墨,但是古代没有这种可能,墨是很奢侈的,在粗糙的石头磨非常浪费,因此墨条出现以后,希望用更细腻一点的材质来研墨,对砚的要求就改变了。另外一个原因是石头的量不够大,所以汉末陶制品开始出现了。陶出现了以后这个东西就丢掉了,研磨棒被墨条取代了,第一,方便,出门的时候带墨丸也不方便,带墨条就方便多了;第二,在石头上研墨的时候开始要求质地细腻。
魏晋南北朝时期,圆形瓷砚应运而生
魏时期,砚式还是圆式,因为研磨器基本上都是圆,没有方,除了出门携带的是方的,圆才适合研磨纽。一直到魏晋时期,陶瓷业非常地发达,青瓷砚是这个阶段是最主要的,之后虽然也有青瓷砚,但魏晋时期的是最好的,这个时期的砚主要是圆的。
唐代 风字砚出现
唐代三足和波斯文化传进来以后都有这种砚式,但是唐代最主要的一种砚式是风字砚式,为什么会出现这种转变呢?这个转变是太大了,从圆的到平的再到这种形状。因为唐之前还没有家具的概念,我们看画册就知道当时人们基本上席地而坐,砚台就放在身边,如果砚台放桌子上,你转着磨墨的时候很顺手,如果推墨就会不顺手,运动方式不舒服;但是如果放在侧边席地而坐的时,拿着墨条这样推墨法非常方便。
所以唐代的时候大多数就开始向风字式转变了,而且后高前低,水在下面可以把墨磨下来,风字砚成了主打。魏晋的时候有雏形汉陶峰砚,一直到唐代才开始完善。风字砚出现以后,审美要求就不一样了,动物的雕刻就出现了。
这是一个龟式砚,上面没带盖。
这是一个水鸟,上面有盖子,盖子可以拿开。
来源:雅昌艺术网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