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2015-03-11 10:15
钟声创作的“再造物”系列
本报记者 蔡 萌
手工艺重新热起来了,这是人们能够明显感受到的——近几年,不仅各种手工艺品展览、展会数量越来越多,类型日益丰富多样,一度因发展困境而不被看好的手工艺行业如今也重新成为了香饽饽,还有不少青年设计师开始从传统手工艺中寻找设计灵感,甚至干脆投身其中。这很容易让人联想起改革开放以前的工美热潮——作为国家出口创汇的重要产品,工美行业一度产生过可观的经济价值。或许正因这段历史,很多时候,“复兴”这个词被用来形容今天的手工艺热。那么,如今的这股手工艺热从何而来,又如何热下去?
在不久前开幕的2015年日内瓦车展上,劳斯莱斯旗下幻影静谧丝语(Phantom Serenity)特别版车型首次亮相,值得注意的是,这款车在内饰上大量采用了中国苏绣的设计,先进科技和传统手工艺的融合让人眼前一亮。近年来,传统手工艺屡屡以鲜活的新设计形象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比如去年APEC会议,出自“80后”年轻设计师妙想的国礼之一“繁华”手包,就是采用了“燕京八绝”之花丝镶嵌的传统手工艺制作而成的。苏绣、蜀锦、竹编、漆器、手工木作……当一件件完美契合了老技艺和新设计的产品呈现面前,很多原本对手工艺不以为意的人会发觉,原来手工艺在当下依然可以很惊艳。
内生动力加政策助推,
掀起手工艺热
“就是最近这几年,可以明显地感到手工艺再次受到了瞩目。”北京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工艺美术系教授、系主任钟声对记者说。他从自己亲身经历谈起,“上大学时我就学的漆艺,那时,漆艺还非常冷门,选择这个行业,很辛苦也很寂寞。”据他介绍,漆艺是非常能够代表中国文化现象的符号之一,“燕京八绝”中的技艺有很多便属于漆艺范畴。
“最近几年,无论从市场的反馈还是招生的情况,都可以感觉到漆艺的受关注度在不断上升。我很多从事这个领域的朋友——也是大学老师,他们在全国各地带学生做的很多毕业作品都会直接被民间资本收藏。”在钟声看来,民间资本是非常敏锐的,当前,很多民间资本将目光投向了手工艺,试图通过传统手工艺挖掘新热点。“从我们工美系来看,报名的学生人数也是在逐年递增。同时,孩子们的观念也在改变。前几年,虽然也有学习漆艺的学生,但毕业之后以此谋生几乎是不可能的;而现在的孩子,很多是认可这个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主动做出的选择,毕业后,一些学生还会主动创业,在从事漆艺的道路上,能够走得很远。此前,北京工美行业协会开会时,我们得到的数据也说明这些年北京市工艺美术行业增长速度非常快,几乎呈几何倍数增长。当然,这些都是工美活跃的一个个点,但以点带面,通过很多不同的观察视角,你都能感受到,手工艺的确在变热。”虽然经历了相当长一段时间的沉寂,但钟声始终相信手工艺必然会重新热起来,而如今手工艺热来得比他想象中的还要快,“这跟国情、跟人们生活水平提高是息息相关的,手工艺热实际上是民族文化复兴的体现。”
“中国民族民间传统文化热,是推动工美逐渐走向复兴的重要内生动力。”几年前,中央财经大学文化经济研究院院长魏鹏举就注意到工美行业大有可为。在他看来,工美重回人们视野,和国家层面的重视以及工美本身的发展成熟有关系,另外,也和文化产业提质升级乃至实体经济转型有密切关系。
事实上,近10年来,为发展工美产业,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2006年,《国家“十一五”文化发展纲要》明确将工艺美术发展列入到文化产业中;2009年,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文化产业振兴规划》,让工艺美术产业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2012年,文化部制定《文化部“十二五”时期文化产业倍增计划》,将工艺美术列入十一大重点发展产业;去年3月,国务院下发《关于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若干意见》和《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对外文化贸易的意见》,明确定位了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整体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随后,文化部发布实施意见,提出要提升文化产业的创意水平和整体实力,充分发挥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对相关产业发展的支持作用;2014年5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出台《关于工艺美术行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全面推进行业转型升级;2014年7月,文化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和财政部又共同发布了《关于大力支持小微文化企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制定了给予包含工艺美术文化企业在内的小微企业的具体扶持政策。
“工美原本长期以来处于被边缘化的地位,但近几年,工美发展得到重视——一方面得益于人们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另一方面,随着传统手工艺在产品设计等领域的运用,其经济价值越来越被认可,参与到民族民间工艺美术的人也越来越多。”对于当前所呈现出来的手工艺热,魏鹏举认为受到了西方工艺美术的影响,既有中国传统的特点,又和国际设计结合得更显著,此外,在规模化、产业化、金融化等方面的探索也是改革开放之前的工美热潮所不具备的。
从传统工美到当代手工艺:
传承与创新融合
在钟声的工作室,环顾四周,桌上、架子上摆满了古瓷碎片、色泽不一的漆以及经过大漆修复的各种陶瓷——再造物,这是他很多年前就开始萌生的想法,也是近些年他一直在坚持做的事情。“我现在所做的就是用最传统的漆艺修复古陶瓷碎片。之所以做这个,是因为本身喜欢古瓷的人就很多,而漆工艺的结合又让瓷器呈现出别样的审美情趣。”他向记者透露,他的“再造物”如今已经形成了稳定的收藏群体,“这里每一件都是孤品。”
观察近年来能够突破地域之限,获得市场普遍认可的手工艺品,有一个共性——几乎都是在传承的基础上植入当代创意的内涵;在北京、上海等地举办的一些手工艺展则更加“先锋”,现代感十足、更接近现代工业设计产品或是艺术品的手工艺品,颠覆了很多人对传统手工艺的认识。事实上,对于传统手工艺品如何适应时代、传统与创新之间关系的拿捏,工美界一直存在着不同的声音。有人认为,传统工美不仅生产具有一定的守旧性,而且有的产品在形式、风格、趣味诸方面已不能适应当代人的生活需求和审美需要;也有不少工艺美术大师坚持认为,过于时尚化的手工艺品不能称为地道的传统手工艺品。“中国传统工艺品需要具有文化内涵美、题材吉祥美、形式多元美、材料肌理美、技艺人工美、名师名作美、色彩视觉美、个性特色美以及和合圆满美九大特点。”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周锦云就曾如是表示。
更具现代感的手工艺品是否突破了工美的概念范畴?对此钟声回答道:“现在,人们可以看到很多有创意的手工艺产品,打破了以往人们对手工艺的印象和理解,但这并不等于说,它便脱离了工艺美术的范畴。实际上,这正是在利用传统技艺做出符合当下人审美情趣的创新点,这条路,也是未来中国手工艺发展的趋势。”他认为,在手工艺的不同领域,有需要传承的,也有需要创新的,需要创新的点如果还按照以往路径走很难走出来。“任何一个时代的手工艺的发展一定是符合当时审美需求的。比如明清时期,那时的工美艺术品呈现在人们面前,绝对是当时市场上流行的奢侈品。如何发展手工艺仁者见仁,但很多时候民间资本的嗅觉更灵敏,他们抓住的往往就是符合时下审美需求的。好的手工艺品一定是有着与众不同的视角,工艺、技艺、材料必须是沿袭古法的、传统的,但理念需要不断更新,审美要与当下结合得非常紧密。你的创作力是否能够融入现代人的审美情趣中,这是非常关键的。”
来源:华夏收藏网-市场行情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