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涩味—原弓个展 (2015/3/21 湖北美术馆)

2015-03-11 11:59


诚邀您出席原弓个展“涩味”开幕式

We are pleased to invite you to the opening of Yuan Gong Solo Exhibition “Bitterness”

开幕时间:2015年3月21日,下午3点

Opening:March 21.2015, 3.00 p.m.

艺术总监:傅中望

Art Director: Fu Zhongwang

学术主持:冀少峰

Academic Director: Ji Shaofeng

策展人:杜曦云

Curator: Du Xiyun

艺术顾问:皮道坚 李振华

Art Advisors: Pi Daojian, Li Zhenhua

策划统筹:副作用艺术机构

Organizer: side effects Arts Organization

开幕演讲:戴维.艾略特 - “与你相随!!!对中国现当代艺术的思考”

Opening Lecture: David Elliott - “Following You!!! Thinking about Chinese Modern and Contemporary Art”

开幕表演: 急转弯小组

Opening performance: zag group


........................


2015年3月21日,知名当代艺术家原弓个展“涩味”,将在湖北美术馆开幕。本次展览艺术总监傅中望,学术主持冀少峰,策展人杜曦云,艺术顾问皮道坚、 李振华。


“涩味”展览以味道为切入点,集中展示原弓近年来利用气体味道和形态的旧作,以及用马口铁等创作的反思成长记忆的最新作品。气味可以激发人的身体反应,可以唤起情感、记忆和催生各种想象,这些综合反应牵涉到人的肉身本能和生活经历、知识结构。气味具有流动性,气味对身体的渗透、对空间的占据让人无法拒绝,艺术上气味的使用常常具有颠覆性,打破禁忌、开拓认知。20世纪以来,不少艺术家利用气味的力量扩展艺术的概念、生成敏感的体验空间,介入了很多重要的社会、文化问题。


原弓最新完成的大型装置《温暖的涩味》、《碑林》和《香如故》,都有很大的体量和丰富的细节。《温暖的涩味》由近千个70丶80年代的饼干盒装配起来。原弓让这些饼干盒在自动控制系统下因挤压而发声,温暖的图像被转化为声音,这些声音模仿的是当年“样板戏”的节奏。《碑林》用当时中国很多家庭用的几百个棕床搭建成复杂的迷宫,其中弥漫着当年的各种廉价香味,迷宫的过道门帘由当年的旧床单制成。这些来自不同影视剧中的、曾经让无数人如醉如痴的影像,被原弓重新分类和剪辑后,抽象的意识形态和直观的审美趣味被放大和更加清晰化。《香如故》由数百件当年的各种板凳和旧的热水瓶胆构成,瓶胆中,各种各样的自然香料无声的散发着气味。原弓用《香如故》来体验这种时空交迭下的复杂层次和纠结的体会。


通过这些装置,原弓回忆他和很多中国人的成长滋味。在重现和反思成长经历的过程中,这些作品聚焦于那个时代中国特色的文化、制度的属性和运作方式,以及个体们微妙的身心反应。


中国这几十年来的变化非常快速和剧烈,作为个体,对过去生活的检验和反思,对现在状态的审视和自觉,能对自己的生存处境有更清晰的认知。新的可能性空间,又只能通过实际行动来扩展。“涩味”是原弓无法磨灭的生存背景,也是他亢奋的”香袭”行动的出发之处。


香袭与涩味的记忆


本次展览以味道为切入点,集中展示原弓近年来利用气体味道和形态的旧作,以及他反思成长记忆的最新作品。


气味可以激发人的身体反应,可以唤起情感、记忆和催生各种想象,这些综合反应牵涉到人的肉身本能和生活经历、知识结构。气味具有流动性,气味对身体的渗透、对空间的占据让人无法拒绝,艺术上气味的使用常常具有颠覆性,打破禁忌、开拓认知。20世纪以来,不少艺术家利用气味的力量扩展艺术的概念、生成敏感的体验空间,介入了很多重要的社会、文化问题。


2015年2月10日到5月17日,大型专题展览“艺术之味”(Belle Haleine)在瑞士巴塞尔的丁格利博物馆(Tinguely Museum)举行。这个展览更注重审美感知的嗅觉潜力,超出了艺术体验中博物馆常用的形式——观者的视觉感知高于一切。“艺术之味”大展提出这样的设问:艺术是怎样的味道?当我们的鼻子突然在艺术体验中占主导作用时,会发生什么?……


这次大展集结了20世纪以来很多国际名家的作品,如马塞尔·杜尚(Marcel Duchamp)、皮耶罗·曼佐尼(Piero Manzoni)、迪特尔·罗斯(Dieter Roth)、让·汤格利(Jean Tinguely)、比尔·维奥拉(Bill Viola)、梅格·韦伯斯特(Meg Webster)等,中国艺术家原弓2013年的作品《空袭上海滩》和《空袭全世界》也受邀参展。


这两件作品,是原弓2011年《空香》和2013年《漫步》的延续和变革。《空香》是参加五十四届威尼斯双年展中国馆时的作品,《漫步》是在第十三届卡塞尔文献展现场让自己身上散发雾气的行为。《空袭上海滩》和《空袭全世界》,是在上海外滩、威尼斯圣·马可广场、威尼斯双年展主题馆等地,让遥控直升机升空后喷射出无害的黄色与白色香气。用各种”香袭”的方式涉及气味,并用气体的味道和形态作为艺术媒介,原弓表达自己对世界和中国现状的综合感受,并冲撞艺术创作与艺术体制、媒介和科技进步之间的关系等。作为一个“在后马克思时代被糟蹋了的一个混乱的学术组合的人”,原弓用这种稍纵即逝的媒材、主动介入甚至是挑衅的行动,让他的活力、欲望和诉求在失控中亢奋、动荡、消失……


最新完成的大型装置《温暖的涩味》、《碑林》和《香如故》,都有很大的体量和丰富的细节。通过这些装置,原弓回忆他和很多中国人的成长滋味。在重现和反思成长经历的过程中,这些作品聚焦于那个时代中国特色的文化、制度的属性和运作方式,以及个体们微妙的身心反应。


《温暖的涩味》由近千个70丶80年代的饼干盒装配起来。在那个物质贫乏、精神高亢的年代,饼干是当时的高级食品。饼干上的图像既直截了当传达着主流意识形态对“美好生活”的定义,同时也主动迎合着大众的内心需求,在当时,这些图像带给了无数人温暖的抚慰。原弓让这些饼干盒在自动控制系统下因挤压而发声,温暖的图像被转化为声音,这些声音模仿的是当年“样板戏”的节奏。


当年的家庭空间和日常消费品,在原弓的重新组合和转化中成为文化迷宫般的《碑林》。当时中国很多家庭用的床是棕床,无数人的年华在狭小的空间、简朴的用具和单一的文化氛围中悄然流逝。《碑林》用几百个棕床搭建成复杂的迷宫,其中弥漫着当年的各种廉价香味,迷宫的过道门帘由当年的旧床单制成。迷宫的很多局部终端里,安置着旧电视与那个封闭时代的流行影像。这些来自不同影视剧中的、曾经让无数人如醉如痴的影像,被原弓重新分类和剪辑后,抽象的意识形态和直观的审美趣味被放大和更加清晰化。


幸福感很多时候是在比较中产生的,对每个当事人来说,身处那个特定时代时百感交集,但时过境迁后站在此时此地再回望时,又有新的滋味。原弓用《香如故》来体验这种时空交迭下的复杂层次和纠结的体会。《香如故》由数百件当年的各种板凳和旧的热水瓶胆构成,瓶胆中,各种各样的自然香料无声的散发着气味。摆放在一起的各种板凳,呈现着安静有序的观影状态,特别象当年人们聚集在一起观看电影、电视时的样子。人是文化的动物,集体主义氛围下的催眠,精神高度雷同时的迷醉、生存条件类似时的平衡感等,转化和积淀为好几代人挥之不去的精神底色,在几十年后的当下,依然可能随时泛起。


中国这几十年来的变化非常快速和剧烈,作为个体,对过去生活的检验和反思,对现在状态的审视和自觉,能对自己的生存处境有更清晰的认知。新的可能性空间,又只能通过实际行动来扩展。“涩味”是原弓无法磨灭的生存背景,也是他亢奋的”香袭”行动的出发之处。


杜曦云

2015年2月28日


当“社会艺术”遭遇文化

——原弓近年艺术创作中的“未来性”思考


— —皮道坚

“社会艺术”这一概念来自约瑟夫·博伊斯的“社会雕塑”。约瑟夫·博伊斯认为在一个相互依赖的社会中人都是不自由的,只有艺术才能让生命变得可能,思维自由是艺术的起点,思想就是雕塑。显然,约瑟夫·博伊斯所谓的“社会雕塑”意指:如何形成和塑造我们生活的世界,应该是艺术必须回答的问题。原弓近年来以其密集的当代艺术实践证明了他的当代艺术观不仅仅只在于文化的批判,而更在于对生活世界的改造与塑造。因此我们完全有理由将原弓的艺术称作“社会艺术”。


2013年11月,原弓的“矢控”艺术展在广东美术馆开幕,展出了原弓近年创作的装置和影像作品。从所展出的作品如《蜘蛛》、《矢控的工作室》、《祥云系列》、《雾立方》等,结合原弓在2011年威尼斯双年展前后的作品如《“当代与艺术史”系列》、《空袭全世界》等,以及2014年创作的《记忆感谢妓女》、《记忆路过》、《失控.兵工厂》、《形而上下》,直到带有行为艺术意味的《动荡》来看,可以发现艺术家的兴奋点与关注点短短三、四年间就有了一系列耐人寻味的改变,亦即:其兴奋点从回望“历史”直面“当下”转向思考“未来”;关注点则由“社会”而“文化”;而其创作立场则从“个体性”明显转向了“公共性”。尤其是其作品中越来越显著的工业性气质,折射着艺术家对于社会现实与社会文化问题矛盾冲突的诸多反思,这一切都在不断为我们提供精神建构的新空间。


应该说原弓近年作品向我们提出的最值得深思的问题是:当“社会艺术”遭遇文化,艺术何为?问题的提出基于对当代艺术现状两个方面的思考:一是一再被强调的当代艺术的“批判性”,二是当代艺术的“社会性”。


对当代艺术“批判性”特质的强调,从“85美术思潮”至今已经持续了三十年。从抨击、否定,到推倒重来,再到批判精神的高扬,最终形成的文化激进主义态度常常令我们不得为了批判而批判,而忘了批判的基础是思考,批判的目的在于如何找寻一种方法,去形成和塑造我们生活的世界。


由此来看原弓近年的艺术创作,不由得令我想起马修·阿诺德在《多佛尔海滩》中的一段描述:“我们这里一片昏暗的野旷地带,愚昧的军队在黑夜中厮杀,此起彼伏的警报中是惊慌溃败。” 诗人在诗中倾诉了对于其所生活时代因科学进步和工业发展而急剧改变的人们的思维方式、生活习惯、人际关系,以及逐渐瓦解的社会秩序和正趋于崩溃的千百年来的宗教信仰的恐惧和担忧。在我看来,原弓的作品并非直接的批判而更多是一种陈述,“物品”只是他艺术转化的刺激物,陈述才是他的宗旨。而原弓的陈述与马修·阿诺德有着某种异曲同工的巧合。就以他2013年在广东美术馆展出的《矢控》展览中的作品为例,原弓不断试图以作品的实验性与媒介的多样性,来陈述种种存在于“科学”与“艺术”、“自我”与“场域”、“媒介”和“语言”之间的“失控”与“把控”状态。他在作品的材质运用和定位上所共同体现出来的工业性气质,实质上就是20世纪以来世界共同面貌的生动呈现,标识着高科技的工业化发展不仅使社会、更将使艺术和文化造成某种状态的“失控”。

这是原弓的担忧,也是他对社会发展状况的反思和警惕,以事件发生为基点的“矢控”充分表明了他以艺术的方式介入社会、关注与思考生存状态的精神诉求。


原弓近年创作所使用的材料包括纸皮箱、建筑脚手架、创可贴、医药用品、合成影像、超声波声控系统、电子材料等等,从普遍可见的生活寻常物品到科技数码材料,无不是工业革命之后的产物,是20世纪以后整个社会生活最普及的物件与物像,亦是未来社会必将越发普遍寻常的生活现象与景观。由此观之,原弓的创作中,社会性的阐述是直截了当的。他以浓缩的物件体现对于工业性、社会性和文化语境变化等等的思考和体悟,他以物件刺激艺术的转化,将想法变成表达的语言。应该说,社会性和对社会未来的思考是原弓近年创作非常重要的落脚点。


当我们将他的这个落脚点放置到工业革命和信息革命之后整个20世纪、21世纪的社会艺术发展中去寻找坐标系时,就会发现在时间与事物变更的x线和y线交错之下,原弓所思考的z现象是:在“高等艺术”面临如此窘境的今天,艺术何为?


著名社会史学家艾瑞克·霍布斯鲍姆在其著作《FRACTURED TIMES》中有过这样的表述:“我们这个世纪各种艺术的特点是,它们依赖于史无前例的技术革命,尤其是通信技术和复制技术,并且被这种革命所改变。如果没有技术革命,比如没有电影、没有收音机、没有电视、没有衬衫口袋里的随身听、没有走到哪都手里攥着的手机,就无法想象大众消费社会这造成文化巨变的另一支力量。” 在这种“社会艺术”遭遇文化革新的境况下,不仅传统的艺术语言和艺术价值观陷入了危机,就连对艺术的认知方式和信仰机制也遭遇了全面性的颠覆。今天的经济和技术全球化提供了一种全球性的语言来补充地方语言,不仅为人数上可以忽略不计的精英阶层服务,并且也为人数众多的其它阶层所用。既如此,那么当隔离文化与生活,欣赏与消费、工作与休闲、身体与精神的高墙逐步被拆毁之时,艺术何为?


应该说原弓对于这一命题的反应是极其聪明和直接的。就如同他在威尼斯释放的烟雾;在巴西的创作中使用的纸皮箱和红色灯管;在新疆和曼城的展览中使用的工业脚架,以及在德国汉堡展览中使用的竹子和舞龙龙头等等,都无不是明显地以现有的、本身已具有社会属性和文化意像的物件为材料,在自我历史文化的经验基础上,融汇多种普及的社会性语言,以艺术的方式介入社会事件和文化现象。他的着眼点是历史的文化发展,是未来而不仅仅只是自身和当下。


毫无疑问,当代艺术对社会性的强调是当代社会在经济全球化机制下的大势所趋——所不同的是,原弓反思的不仅只是当下,而是更加着眼于未来。就如同他的展览“矢控”所贯穿的思考线索一样,如果未来的社会艺术在信息覆盖条件下受高科技工业技术的严密支配,那么我们的艺术遭遇的很可能不仅仅是文化方式的改变,而是技术革命造成的“认知失控”。这种“失控”最终会导致什么,我们说不清楚,我相信原弓也无法说清楚。


当然,这也并非原弓必须回答的问题。就好像如今的艺术不仅仅只为精英阶层服务一样,这是个需要公众共同参与思考并尝试回答的问题。原弓已经用的他语言方式,在使公众参与作品体验的过程中,将问题还给了公众。这也是原弓的创作之所以具有“未来性”的另一个原因——毕竟,20世纪之后,艺术是服务于公众的。


来源:墙报展览预告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