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2015-03-11 15:25
毛焰是绘画界的隐士应该没有人会否认。在各地艺术家们纷纷北上,在各种前卫艺术、新潮观念层出不穷的文化中心寻找一席之地的时候,毛焰却总是呆在南京平静地画画、教书。当装置、观念、新媒体等艺术形式强烈地冲击着传统架上绘画艺术时,毛焰仍然执意探索他的肖像画创作,甚至将这一源自西方的艺术形式,画出了中国水墨山水意趣。最近,毛焰在纽约佩斯举办他的同名新个展,这也是他在纽约的首次个展,展出他的14幅最新创作。
图注:艺术家毛焰
毛焰并不经常变换他的画题,单单一个“托马斯”,毛焰就让我们看了十年。在灰色调、光影造型、明暗斑驳的笔触中,“托马斯”在毛焰写实主义的框架下探索幽深微妙的人类精神世界。《托马斯》系列中,毛焰似乎不再关注灵魂。他将托马斯的面孔不厌其烦地进行摆弄和组合,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反复的画这个人那些凸起的器官,让托马斯这个人呈现不同的面孔。在毛焰的这个系列中,看不出灵魂的广阔性了,而是让我们看到了器官本身的广阔性,每一个器官漂浮在灰色的无垠的背景中,每一个器官或许就是一个无限的世界。
图注:毛焰作品
图注:毛焰作品
十几年前,毛焰曾放言,“我希望画面的每一个角落、每一个局部都充满表情。”对于一个24岁即在大型展览会上获奖的画家,其非凡的才情有着相当有力的佐证。那幅让他一跃跻身“千万俱乐部”的《记忆或者舞蹈的黑玫瑰》便是血气方刚的青年时期代表作。著名评论家栗宪庭也曾撰文称赞,“毛焰的作品放在欧洲任何博物馆的大师作品前,都毫不逊色。”那时的毛焰,是用才华在创作。然而,随着岁月变迁,他的绘画探索已经逐渐进入另一个阶段,现在的毛焰更多地是凭借阅历创作,有意收敛那些曾让他光芒四射的才气,笔触间少了几分充满艺术家气质的神经质与狂躁,而增添了几分理性和深刻。他坦言,如今的创作,在绘画背后支撑他的东西比以前更多,不局限于艺术家自己的小宇宙,而是“内心向世界敞开”。
图注:毛焰作品
来源:凤凰艺术-艺术家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