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报道 | 家有二宝

2015-03-13 00:00

报道 | 家有二宝 原创 人民摄影报 人民摄影报

rmsybwx

报道摄影新闻和相关信息,促进摄影事业发展。

  想有两个孩子,曾经是很多父母的梦想。

  随着2014年1月17日浙江省成为全国首个“单独二孩”政策落地的省份,让这个梦想照进了现实,实现了很多家庭的“二孩梦”。


爸爸:唐飞,妈妈:陆蓓蓓,爸爸是独生子女。姐姐:唐梓渝,4岁,妹妹:唐梓浠,1个半月,2014年10月15日生出,体重:6斤7两。对于生二胎,唐飞和陆蓓蓓主要考虑“第一个是女儿压力不是太大,所以就又要了一个。”



爸爸:沈世民,妈妈:张琴,爸爸是独生子女。姐姐:沈盈,13岁,弟弟:沈鑫,6个月,2014年5月21日出生,体重:6斤1两。对于生二胎,沈世民和张琴没什么想法,就是“多个孩子家里热闹。”



爸爸:沈利彬,妈妈:丁鸿雁,爸爸是独生子女。哥哥:沈锦程,6岁,妹妹:沈子茜,4个半月,2014年7月22日出生,体重:7斤。沈利彬和丁鸿雁一直梦想着要个女儿,今年赶上二胎新政,终于事如人愿,喜添千金。



  在“单独二孩”政策实施近一年的时间里,嘉兴1至11月共有1712名单独二孩宝宝出生;同期,全市已审批发放单独二胎准生证6583份。

  对于生二胎的初衷,很多70后和80后年轻的爸爸妈妈想法各不相同——

  “顺其自然,刚好赶上‘单独二胎’的好政策”;

  “感觉一个孩子太孤单了,想给孩子多个伴”;

  “考虑到一个孩子养老负担太重,多个孩子可以分担些”;

  “听从老人的意见,要了二孩”……

  无论是出于什么想法,一个个活泼可爱的宝宝都如期而至。

  家添二宝,尽管平日里辛苦了许多,但正如一位妈妈所说:“辛苦之余更多的是喜悦,是开心,是一会不见就牵肠挂肚的想念。”

  在浙江省“单独二孩”政策即将满一年之际,记者走进了新生育二孩的家庭,用手中的相机记录下了他们的喜悦。

  “我有弟弟了!”“我有妹妹了!”

  “单独二孩”政策实施以来,在我们身边不时能够听到孩子们这样自豪的“炫耀”。

  当然,也有些孩子,对家里多了个弟弟或妹妹表现得不是那么欢迎,毕竟要从之前的“单宠”变成现在的“双宠”,弟弟妹妹要从他们身上分走一份关爱。

  但是,无论喜欢还是不喜欢,对于家里的老大来说,这个“小不点”都将是他今后漫漫人生路上一母同胞的伴儿。

  漫长人生路,有了弟弟或妹妹的陪伴,从此不再孤单。



爸爸:施国强,妈妈:边慧娟,爸爸是独生子女。姐姐:施忻言,6岁,弟弟:施哲睿,1个半月,2014年10月24日出生,体重:6斤3两。施国强和边慧娟之所以生二胎,“就是想让孩子以后有个伴。”



爸爸:张铭铭,妈妈:任国琴,爸爸是独生子女。哥哥:张浩天,7岁,妹妹:张天绮,1个半月,2014年10月19日出生,体重:6斤4两。张铭铭和任国琴选择生二胎,就是“想给孩子多个伴。”



爸爸:金军,妈妈:乐佳,爸爸是独生子女。哥哥:金茗宇,3岁,弟弟:金茗弘,4个半月,2014年7月19日出生,体重:7斤2两。生二胎对于金军和乐佳来说是“顺其自然,正好赶上二胎好政策,怀上就生了下来。”



爸爸:冯军,妈妈:陈春燕,爸爸是独生子女。哥哥:冯锦涛,13岁,妹妹:冯诗越,3个半月,2014年8月23日出生,体重:8斤。生二胎,冯军和陈春燕想法是,等他们夫妻老了,“多个孩子,老了多了份照顾。”

好照片与“我”有关

  生育二胎是关乎千万家庭的大事儿,也是我国实行了30多年的计划生育政策的重大变革。

  “单独二孩”政策实施一年来,嘉兴市的妈妈们也都蛮拼的:2014年嘉兴市共受理“单独夫妻”再生育申请7441例,已审批7116例,其中已生育2437人。

  当年的“只生一个好”如今已被“双独二孩”和“单独二孩”新政取代。依稀记得放在抽屉里的“独生子女证”,是自愿终身只生育一个子女的夫妻,国家发给“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作为一种荣誉。

  “独生子女证”渐渐退出历史舞台,二孩出生进入高峰期。新闻摄影要记录变革的当下,就要关注这样的话题。这样的故事、这样的影像,家人关注,读者关注,社会关注,与“我”有关。

  好照片一定要做到与“我”有关。

  现在很多摄影师把镜头对准身边的人,拍成系列或专题;但是不少照片出来后总是提不起观者的兴趣和关注;大家都会觉得这些故事这些影像与“我”无关。

  新闻摄影首先要选择一个好题材,更需要摄影师把自己的思想和观点通过影像传递给读者,引起读者的关注;能不能提起观者的兴趣,实现更大范围的传播,值得每一个摄影人深思。

  摄影记者冯玉坤把镜头对准了8个“二宝”家庭,将四口之家置身于影棚,统一背景、统一光线和统一构图,讲述不同家庭、不同人物和不同故事,富有情趣地传达出家有二孩之后家庭成员间的情感变化:或喜悦,或幸福,或艰辛,或担忧……一点一滴全在照片中。“真实的生活,赞一个”,“好有爱……”,“我也想要两个孩子”,“跟踪做下去,十年,二十年,三十年……那应该更有意思”……微博微信朋友圈、QQ群里,熟悉的不熟悉的都在给这组照片留言、点赞。

  二孩给家庭带来的不仅仅是喜悦,还有更多的不可预知;我们整个社会架构的设计以前都是针对独生子女的,那么未来这种变化将是什么?我们也不得而知。毕竟这些社会问题目前还没有显现出来,毕竟这些孩子才刚刚出生。

  8个家庭,8组影像,不正是成百上千个家庭的缩影?摄影记者试图通过这环境构图光线的“不变”与人物家庭故事的“变化”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思考。

  说句老实话,这样的影像呈现并不新颖,这样的叙事方式会有质疑;但有一点是肯定的,读者喜欢。

  我想,与“我”有关的照片才有影响力,才有传播力。

杨晓东


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人民摄影报


来源:人民摄影报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