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献给认真生活的人

2015-03-13 00:00

十年前,我们创办了Lens,想去记录有力量的人性。


在这个宏大和滥俗话题被无数次重复的社会,很少谈论我们同步失去的家庭、情感、人性、审美等等的价值,Lens希望能够用冷静而温和的方式去触及它们。它们是如此丰富,以至于我们必须要深入社会、文化、艺术、历史等等领域,去寻觅一个个好故事,再让这些故事来触碰读者。



2012年,“Lens”的logo做了一次设计上的变化,就是现在使用的这个。它更灵动了,“n”的左上角好像开了一扇小小的窗口——“窗户”和“镜子”,“万象”和“瞬间”,“好奇”和“沉思”,一直是我们坚持并置的理念。那个改版第一期的封面故事叫《在真实中生活》。


为了对真实的追求,我们报道过很多社会话题,少部分是热点,大部分是过了一段时间才成为热点,或者永远不会是热点,但它对人们的生活很重要。而我们更喜欢报道的,是那些在日常生活中提取出人性之丰富、微妙的故事。即使有的人整个生命都是破损的,被弃诸严寒,他的身体也需要生活在春天里。


是吧,只有人和生活才是最重要的。这是Lens始终坚持的价值和编辑理念,我们选择用影像和文字结合传达人与人、人与事相遇瞬间的感受。这是一种创新的尝试和努力,好像在把分散的生活拼接成一个整体;是一篇又一篇的纪录,有从前,有现在,有将来。


很多读者,大概正是在这个层面上,慢慢将“Lens”理解成了一个形容词,Lens的价值观,Lens的格调,Lens的审美,Lens的品质,Lens的视角,会说一张照片、一款设计、甚至某个人,“是Lens范儿”,“特别Lens”。我们很感激这种相遇与契合。


所以,我们从人物报道的角度,做了这本十年回顾特刊。过去在走来,这里没有包括Lens报道过的数量更巨的普通人,他们需要放到完整的故事里,才能被熟悉和理解,限于版面,不得不割爱了。



这本特刊所选的人,不少都是舆论的宠儿,但在Lens的报道中,他们更沉静,透着更多的情感和温度。他们的故事指向的也不是成败和是非,而是对人生的探索,对生活兴盛的追求。


美国学者埃蒙德·菲尔普斯曾经定义说,生活的兴盛,核心是:“对事业的投入,迎接挑战,自我实现和个人成长”。这不是简单地说要事业发展或生活幸福,而是指向一种好奇的、创新的、挑战的生活。所以,我们会去理解甚至欣赏一些失败的哪怕有着道德瑕疵的人,只因为它们身上透露着人性的张力和创造的魅力。


十年,瓜熟蒂落,我们也希望推出有着更多创造和挑战的升级产品,为每一个像你一样认真生活的人,搭建交流的空间和载体。我们将专注做认同的工作,站到自己的内心面前。


这个空间会包括:两套Mook,它们的中文名叫《目客》和《视觉》,分别在双月和单月推出;还有专注于人文、艺术以及生活美学的Lens书系;高品质的沙龙和论坛;还有一系列的新媒体和视频产品,等等。


每一件,都会像我们这十年走过的路那样,把浮躁推开,追求品质,诚恳而有趣。我们最有态度的地方不是舌头,而是一种“手艺人”的精神。


我们希望让美好的事物有价值,希望认真生活的人有安慰。“即使是最微弱的一道光,我们也要把它洒向需要温暖的生活……”这句话曾被冻在寒冷的空气中,但我们会坚定做下去,埋头做事,没有兴趣抬头看那些每天都在表演的人。




我们做了三支视频,里面有这十年来我们一起走过的一些痕迹。



Lens十年人物篇



Lens十年专题篇



Lens十年城市篇















点击阅读原文,即可购买二、三月合刊
(随刊赠送《Lens十年》)

回复“1503”就能看到合刊更多精彩内容




来源:Lens杂志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