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孔繁明谈书画界应酬之作 :理性藏家要对其说“不”

2015-03-19 18:09

江苏省美术家协会会员、扬州市作家协会会员孔繁明

现在所称的应酬之作一般是指艺术家为了获得相关利益,或者出于人际交往需要不得已而为之的产物,它们常常是草率敷衍之作的代名词。现今的书画界不乏这类几乎不能称之为作品的应酬之作,且被别有用心者用笔精墨妙之类的溢美之辞胡乱吹捧,昂然行走于江湖之上,频繁现身于众多画廊与各大拍场。受此乱象蒙蔽,一些普通藏家总以为自己手中的应酬之作价值不菲,而缺失对其实际价值的清醒认知。

非专业人士若要区分应酬之作与用心之作似乎有一定难度,加之有人还会出于商业目的,对应酬之作进行无原则的炒作吹捧,忽悠之下错觉难免。其实,应酬之作还是有其明显特点的:其一、它们大多制作简单,耗时较少。画作常常勾勒涂抹寥寥几笔,书作大多草草数个大字完事。其二、它们一般都有不少面目相似的孪生兄弟姐妹。比如,画马,仅仅变化一下马头方向和马腿动态;画花,只是在画面的构图和花朵的数量上稍作调整。其三、这类作品的立意乏善可陈,无非作者画惯了的套路,题材一般,多半是行画的内容。有此三点比照,一般人还是能大体看出应酬之作的真实身份来的。

为什么时下的应酬之作多如过江之鲫,原因之一是现在的画家应酬多,应酬多又是由于希望不花钱或者花很少的钱就能讨得书画家墨宝的人多。书画家置身于一个看重人脉关系的现实社会里,为了自身的生存与发展,难免要用自己的书画作品去应酬;书画家一般不轻易将自己的精品力作出手,即便待价而沽时也要定个相对高一些的价格,这就需要接手的藏家具备一定的实力,非一般藏家力所能及。一些名气不大的书画家为了将自己的辛苦劳动尽快变现,于是就弄一些应酬之作去走量变现了;对于不缺钱的那些书画名家而言,照理说他们应该不必用应酬之作去为孩子赚奶粉钱了,但是一旦他们为无尽的物欲所控制,同样会成为市场的奴隶,也会流水线作业,生产出数量可观的应酬之作。

应酬之作,特别是名家的应酬之作到底有没有价值?当然有。比如可给个人以志纪念,可作档案留存等,只是与真正的艺术创作无关,与高价无关。物以稀以精为贵,艺术作品亦然,应酬之作的同质化自然会使其价值大打折扣。即使出自大师之手,那些流水线生产的作品也会显得笔僵墨呆,面目鄙俗。艺术创作需要表达艺术家的真情实感,应酬之作非书画家情愿,不合创作规律的重复制作又会有多少艺术价值?而市场上那些或真或假的名家应酬之作有一个合理的价位也就罢了,如果将它们等同于艺术家的精品力作,同样高价售卖,那就大谬不然了。

作为藏家需要明白,书画家一般不会把自己的用心之作随便送人,大名家的精品力作大多已被国家收藏。对书画家的应酬之作要以平常心待之,不要奢望它们有朝一日会价值连城。在赝品泛滥的当下,有人为了求得真迹,热衷收藏一些笔会上的作品,笔会作品却又大多为应酬之作。

理性的藏家要会对应酬之作说“不”,不要因为作者是名家或者古人,就认为一定有多大的艺术价值和商业价值,不为炒作忽悠心动,否则,吃了亏还被人讥为钱多人傻;健康可持续发展的书画市场也应该对应酬之作说“不”,如果市场为大量的应酬之作所充斥,可能就会劣币驱逐良币,导致没有什么艺术价值的应酬之作大行其道,真正的用心之作反而会少人问津;书画家更应对应酬之作说“不”,对那些花了真金白银的藏家而言,书画家用应酬之作去敷衍人家,无疑就是用假冒伪劣产品坑害消费者。艺术家为藏家提供性价比基本相符的作品,这是为人的本分。为名所累的应酬之作不但在浪费书画家的生命和才华,也会对自身的社会美誉度产生长期消极的影响。

而对于坚持做人原则、遵循创作规律的艺术家而言,即便他的作品进入了市场,也不会去做市场的奴隶,没有沾染上铜臭气的作品自然不属应酬之作,其合理的市场价值体现的则是社会对这类艺术家的认可与尊重。

来源:凤凰艺术-收藏投资 作者:孔繁明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 讲讲

      很不错
      01年前 0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