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文物修复背后故事:扬博馆文保人员"妙手回春"

2015-06-20 15:11

  16日,扬州日报报道了扬州博物馆获批国家可移动文物修复资质的消息,今后我市珍贵文物将不用“赴外就医”。记者近日走进扬州博物馆文物修复中心,探访文物修复的过程,揭开文保人员高超的文物修复技艺。


  三种方式修复陶瓷文物


  陶瓷是扬州目前出土文物中占比较大的一类,博物馆的工作人员介绍,市博物馆的陶瓷器修复主要针对扬州地区出土的汉代釉陶器、唐、宋代各窑口瓷器。据悉,陶瓷修复分三种形式,分别为商业修复、博物馆修复以及考古修复。


  商业修复通常力求尽善尽美,不让买家看出任何瑕疵。博物馆修复中心的工作人员会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修复,这种修复好的文物从远处看不出有破损的痕迹,从近处可看出陶瓷器表面的璺痕。而考古修复,则是为了还原已经支离破碎的文物的大体模样,以确定该陶瓷器的年份,形状和窑口。


  文物修复中心工作人员周学山说,他刚修复完的一尊唐朝铜佛,经鉴定,确定为国家二级文物。“这尊佛像从扬州的一处唐井中挖掘出来时,全身布满铜锈,成了一个疙瘩状,根本瞧不见原本的样子。经修复后,佛像原本的样子才得以展现。”


  三四个月修复一张古画


  书画收藏也是扬州博物馆的特色之一,以“扬州八怪”作品为主体,兼有明清各家作品,及扬州地方名家作品。


  周学山是博物馆内书画修复方面的专家,他介绍,一些古画的画芯较完整,脏物又不太甚,着色也较牢固,只需用80℃左右水淋洗几次,到没有黄水为止。最后用凉清水清洗一次,如此可以起到固定古画原本颜色的作用。冲洗后的画芯反铺在案台上,用毛巾吸干水分,再刷平,待干后就可揭开。


  随后,记者在博物馆中见到了正在修复之中的清朝晚期的扬州书画名家吴让之的书法。由于吴让之的书法还算完整,整体的修复还算顺利。周学山告诉记者,书画修复是文物修复中最为繁琐的,通常一幅书画的修复都需要三到四个月,甚至更长。(孔茜)

来源:华夏收藏网-藏趣逸闻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