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2015-06-21 00:00
像所有成长的故事,卢彦鹏的影像在这几年里看起来似乎渐渐变得平静内敛,像他家乡的名字。《石头的记忆》(2009)是即将为人父的他与山的秘密对话;《山·雾》(2008-2010)则是他的山中吟游。他的镜头像继承了古典中国的文人之眼,山在其中是更迭的现实世界的存在,更是精神空间的物象。作为现实对立面的山为他提供了一个行之有效的场域。他可以像动物一样潜入山的内部,也可以抛开所有局部视角,去获得一座山的整体所舒展开的自然图景和宇宙观。
在这种游荡式的、依赖直觉的观看里,摄影是他与自己对话的语言。那些运动的世界事物被他用照相机捕捉,成为一个一个静止的词——“飞起的鸟”、“关于塔”、“三只羊”、“枯枝”...它们在暗房中重新显影,串联成他的生命痕迹。词与词之间,像记忆与记忆之间的豁口。如诗人约瑟夫·布罗茨基说的:“精神上的连贯让位给了诗的核心——情绪性的统摄和跳跃”。它们是莽撞、粗俗、刺激的卢彦鹏和羞涩、天真的他之间的对话,是一个“活在当下和未来”的卢彦鹏与过去的他之间的秘密对话。
在这个商人、医生和理性主义者主导的世界,卢彦鹏是少有的靠直觉生活的人,直觉长期以来平衡着他逻辑上的匮乏。像“平和”安抚着世代平和人一样,他的影像也在与他的生活相互平衡,安抚着这个总不把焦对准的摄影师的骚动。
来源:Artlinkart展讯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