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余震谷:艺术创作是我与自然交流的途径

2015-06-23 10:54

  “梦月——余震谷101团扇绘画展”于近日在中国紫檀博物馆隆重开幕。展览展出了余震谷用混合水溶材料在绢布上所作的101幅团扇山水作品。艺术家通过画面中的意象风景,表达了自己不同的情绪状态。

  萨凡纳艺术设计大学教授、艺术家余震谷为观众呈现了一个充满了虚幻色彩的自然境界。余震谷教授表示:“本次展览是一个对真实和梦境的深情注视,而艺术创作是我观察、理解以及和自然交流的途径和方法。”

  ▲开幕式现场:学术主持——美国新泽西州威廉帕特森大学版画系主任丛志远教授

  ▲开幕式现场:尚8文化集团董事长薛运达为展览致辞

  ▲开幕式现场:著名版画家、艺术家徐冰为开幕式致辞

  ▲开幕式现场:北京紫檀文化基金会理事长、著名表演艺术家迟重瑞

  在展览举办之前,余教授听取了中国紫檀博物馆馆长陈丽华的建议,陈女士认为作品虽然呈现出一种中西结合的艺术表现形式,但画面中深刻的传达了中国传统文化之精髓;她建议将展览改设在中国紫檀博物馆。

  展览由余教授多年的好朋友、美国新泽西州威廉帕特森大学版画系主任丛志远教授担任学术主持;中国紫檀博物馆馆长陈丽华,北京紫檀文化基金会理事长迟重瑞,著名版画家、艺术家徐冰、尚8文化集团董事长薛运达等作为嘉宾出席,并在开幕式中致辞。

  ▲“梦月—余震谷101团扇绘画展”展览现场

  ▲“梦月—余震谷101团扇绘画展”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作品《Dream Moon34》Size:230*380mm 混合水溶材料/绢

  ▲展览现场:作品《Dream Moon13》Size:230*380mm 混合水溶材料/绢

  ▲展览现场:作品《Dream Moon13》Size:230*380mm 混合水溶材料/绢

  ▲展览现场:作品《Dream Moon40》Size:230*380mm 混合水溶材料/绢

  作为余震谷的系列作品展之一,此次展览的绘画主题是对真实和梦境的深情注视。他用混合水溶材料在绢布上所作的101幅团扇山水作品,充分体现了他对中西文化与艺术的交流与融合做出的大胆尝试。

  在这101幅扇面上所呈现的风景,有的是写实的,而更多的则是抽象的描绘,创造出云雾缭绕、充满浪漫气氛的自然山水。在这些作品里,可以看到他把美丽的背景细节和前景透视融合相叠,构图着眼于把一些比拟的自然形式和大地景色作抽象的处理,以构成视觉上的对比。

  画家采用“高地平线”的表现手法来显现和揭示尽可能多的、丰富多彩的自然环境,努力将之浓缩于团扇之上,已达到小中见大的特别效果。画家虽然强调绘画的自然意象,但始终坚持探索山水景观的现代表现语言和多种元素重新组合的隐喻。

  对话余震谷

  余震谷在接受“凤凰艺术”采访时表示:“此次‘梦月’展览是我从当代艺术又回到了传统绘画的一次转变。‘团扇’本身就是一个中国传统的东西,作品的内容主要是表达自己与自然的对话与交流。随着社会的发展与物质的充分丰富,人们的生活条件得到了改善,却离自然越来越远。现在的人类往往要征服自然,但是我们在征服自然的同时也会被自然所惩罚,比如环境恶劣、人心浮躁。所以,在我的创作中,致力于与自然对话,把自己的喜怒哀乐通过这些臆造的自然元素带进自己的作品中。我的作品并不是要表现这是黄山、庐山还是哪里的山,这是我心中的山水,是我心中的梦想之地。”

  谈到自己作品所使用的材料,余教授说到:“我觉得材质并不是很重要,重要的是,你用的这些材料怎么能够成为你独特的语言,来表达你的思想。我用的这些材料都跟东方文化有关联,所以我觉得水溶的东西更适合我的作品表现,水溶的东西可以流动、融合,更具自由性,能达到很多特殊的效果。有些人可能会说这种特殊的效果是个意外,但我并不认为这是意外,这是要通过长期不断实践、掌握而形成这些特殊效果。”

  再看余震谷的作品会发现,作品旁边并没有“标签说明”。对这一点他解释到,他的作品一般来讲没有标题,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他认为这样“无名称”的展示,能使得每个看到他作品的观众,对作品有不同解释、感受、理解与定义。“我的作品是一个系列,如果说清楚画的是什么,反而会觉得比较局限。我认为,由于每个人不同的文化背景,对画面所产生感受也会不同,那是一种独特的感受,这样反而更有意思。”

  余震谷介绍

  ▲展览现场,艺术家余震谷

  余震谷,生于中国上海,80年代中期赴美学习。自1993年起,在美国最大的艺术设计院校—萨凡纳艺术设计大学担任绘画系教授。他一直致力于东西方文化交流,宣扬中西艺术理念,在美国创办“东西画廊”,并在萨凡纳艺术设计大学设立了“余震谷中国画奖学基金”,以鼓励学生学习研究中国的文化和艺术。

  展览当天,到场的许多艺术家对余震谷教授作出了较高的评价。著名艺术家徐冰认为余震谷教授除了是个艺术家之外,更主要的身份是一个艺术教育家。“作为一个具有东方文化背景的艺术家,在一个完全不同的文化语境中工作,并且那么出色。他是在很有意识的、主动的、坚持的去宣扬中西文化的兼并与融合,通过他的教育传递给美国学生,让美国的青年艺术家掌握并了解中国文化与艺术,我觉得这真的是很了不起的一件事情。而且他是在做一个长期的工作,我了解到在那的一些学生对余教授都很推崇,认为他不仅课教的好,而且对他的每一个学生在艺术、生活、成长方面都非常关心。作为一个华人艺术家、艺术教育家,是中国的骄傲。”著名女性艺术家崔岫闻说到:“余教授不仅是一个艺术家、教育家,更可以说是一位生命艺术家,他一直在中西方文化交流上做了很多工作,并且关心、关照每一个学生的思想、学习、工作、生活。当年很多想要出国留学的中国学生很贫困,余教授为了帮助他们达成出国留学的梦想,除了在思想方向上前瞻性的引导,在经济上也给予了很多的帮助。特别可贵的是余教授这个人非常低调,他将中国文化的精髓潜移默化的融入在自己的生命及教学的实践过程中,中西方文化的融合在不经意中完成!他是一个自觉独立践行生命艺术的实践者,不论把他放到哪,国外、乃至世界的任何一个角落,他都会自己发光,就是要让这个世界变化。”

  余震谷教授每次提到他的学生,脸上都会流露出欣慰的微笑。当他说到他在萨凡纳艺术设计大学设立的“余震谷中国画奖学基金”时,他讲到,1994年,他在萨凡纳大学开设中国画课,课程结束后学生们给予了很好的反馈,并成功促成了这个课程第一次展览。当时为了给展览起一个恰当的名字,要求每个学生写一个名字在黑板上,最后选定了一个名称为“桥”,其含义是学生们觉得这门课程是架起中西文化的一座桥梁。之后的课程开设到今年已有20年的时间,每年都会进行一次展览,每次开展以后会选出两名最好的同学,发放奖学金,以此鼓励。“为了帮助学生解决经济上的困难,我成立了以我名字命名的奖学金政策。每年的奖学金筹款会,我会捐一些画,卖掉后,款项直接发给我的奖学金基金会。”余震谷教授用艺术文化教育的方式,通过艺术教育让西方人了解中国人是怎样的人,中华民族是一个怎样的民族。

  展览信息

  ▲展览海报

  余震谷101团扇绘画展览

  北京展览主办方:中国紫檀博物馆(北京市朝阳区建国路23号)

  上海展览主办方:上海海鸿画廊(上海市海宁路399号4楼)

  展览时间:2015.6.13—2015.6.22

  特别邀请:尚8(北京)文化集团 上海中外文化艺术交流协会

  特别支持:美国萨凡纳艺术设计大学 全美华人美术教授协会

  (凤凰艺术 黄珍珍 北京报道 责编Sophie)

来源:凤凰网艺术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