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麦粒儿开花的艺术活

2015-06-23 11:59

 
  ◆陈琰

工业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大进步,尤其是现在大机器遇上大智能、大数字,所谓的“工业4.0”、“互联网+”,连房子都可以工厂化生产,到了基地上只需装配。

可是,任何一座城市都是有历史的,任何一座历史城市都是有自己独特个性的。岁月的痕迹在它们身上留下了或欢乐、或心酸的故事,这样的故事经历了漫长的岁月就成了历史和文化。

城市更新,当然不能草率,了解历史,传承文脉,慢工细活才出精品。

我想起了先人煮弦的故事。古代的琴弦是用蚕丝做的,但把蚕丝变成琴弦却是一个非常复杂且专业的过程,从工艺上说丝弦的选料、用胶、煮弦、缠弦、晒弦等个个环节都拿人,你稍有差池就失败了。

现在让我们来看看古人是如何煮弦的。琴弦要在明胶中煮,加入鱼汁和植物混合物,煮弦的器具选择也有讲究,“须择清水锅子,不得肥腻。”也就是说,锅要干净,不能有铁锈、污垢、油腻。这样还不行,还“须候天气晴明”。空气清新、天空明亮方可以架锅煮弦。煮弦的火候呢?“用小麦少许同煮,如见麦绽,丝即熟也。”就是这样把握火候,并且一件原本平常的工作变得神秘、浪漫,还有些小清新起来:蓝天,白云,麦粒儿在“清水锅子”里缓缓滚动,突然,伴随着缕缕清香,它们像一朵朵小花,在蔚蓝色的天空下绽放开来……

这个工艺过程记录在清代蒋克谦的《琴书大全》中,它告诉我们工业化取代手工是一种“进步”,但同时也让我们丢掉了许多宝贵的东西。麦粒儿作伴煮出来的蚕丝琴弦,韵悠味醇,苍古圆润。

作者 陈琰

来源:华夏收藏网-藏趣逸闻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