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老窑瓷:钧瓷起源与钧窑烧制介绍

2015-06-23 13:11

[摘要]:钧瓷起源于河南省禹州市神垕镇,那里地处山区自然资源丰富,有 " 南山煤,西山釉,东山瓷土处处有 " 之传说。据实践,生产钧瓷如果离开这些条件,在任何国家都不会成功。

  钧瓷起源于河南省禹州市神垕镇,那里地处山区自然资源丰富,有 " 南山煤,西山釉,东山瓷土处处有 " 之传说。据实践,生产钧瓷如果离开这些条件,在任何国家都不会成功。
  钧窑是我国宋代五大名窑之一,与汝、官、哥、定诸窑并驾齐驱。钧瓷造型端庄,窑变美妙,色彩艳丽,五彩缤纷,又为诸窑之冠。
  钧窑创烧于唐,兴盛于宋,复烧于金元,延至明清仍继续仿制,历经千年而盛烧不衰,形成了一个庞大的钧窑系。 迄今为止,在禹州境内已发现北宋钧窑遗址多达 40 处,尤以神垕镇大刘山下最为集中。禹州现存最早的《钧州志》中说: " 瓷窑在州西大刘山下 " .在禹州市神垕镇下白峪村和苌庄乡等地,先后出土黑、褐釉高温窑变花瓷,被陶瓷学家称为 " 唐钧 " ,它是宋代钧瓷的先声。宋 " 靖康之变 " ( 1126 年)后,宋室南迁,官钧窑停烧,钧瓷一时受挫。到金、元时代,钧瓷有了新的发展,各地争相仿制,风靡一时,钧窑播火全国。元末明初,因战乱和灾荒,钧窑生产渐衰。明、清时期,制瓷中心南移,北方诸名窑衰退,钧窑也基本停烧。清朝晚期,钧瓷复苏。到光绪三十年( 1904 年),神垕镇烧制钧瓷者已有 10 余家。民国年间,因战乱、灾荒频繁,钧瓷生产举步维艰。至民国三十一年( 1942 年)后,因大旱和政局混乱,艺人外流,钧瓷生产趋于停产状态。
  钧瓷的烧制是一种复杂的高难技术,还原程度很难控制;加上过去由于使用的是松木窑,窑温难以达到均衡,从而影响到钧瓷釉彩的成色,在烧制过程中有70%的产品会报废掉,而其中的上品则更为罕见,再加上至今已有1300多年历史的钧瓷,自古就有 " 黄金有价钧无价 " 的尊贵名声,唐玄宗曾立令 " 钧不随葬 " ;宋徽宗时又成为御用珍品,诰封 " 神钧宝瓷 " ,每年钦定生产36件,禁止民间收藏,所以现在墓葬出土的钧瓷文物也甚为稀少。目前世界着名的博物馆虽有收藏,为数也寥寥无几。 责任编辑:小萌

来源:中国文物网-收藏-瓷器陶艺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