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釉大盘造型敦厚,胎质坚细,开片漂亮。釉色沉厚细腻,里外披釉,釉面肥腴,光泽莹润,如同凝脂。用手扣之瓷音清亮,而且造型挺拔大方,轮廓亦柔和流畅,在显微镜之下,瓷釉中蕴含的气泡如同聚沫串珠,备受人们青睐。
哥釉瓷器从色泽区分,有月白、灰黄、粉青、灰青、油灰、深浅米黄等种类。哥窑瓷最显着的特征是釉色沉厚细腻,光泽莹润,如同凝脂;若置之于显微镜下,可见瓷釉中蕴含的气泡如同聚沫串珠,凝腻的釉面间迸裂有大小不一,或密匝或疏落的冰裂状网纹,其网纹之色浅黄者宛若金丝,细黑者如铁线,二者互相交织,因而被名之为 “金丝”“铁线” 。
宋代哥窑胎质坚细,瓷器口沿尖窄,厚釉在瓷器口沿不能存留,垂釉多在口沿边稍下处形成略微凸出之环形带,因口沿处胎骨略黯而被称之为“紫口” ,此为宋哥窑瓷之一绝,尽管以后历代有许多仿宋哥窑,但在烧制上皆未能臻此绝艺。
后世仿宋朝哥窑烧制的瓷器,出窑冷却后釉面会产生裂纹,形成不规则的“开片”、“冰裂纹”, 也称之为“碎瓷”。自然开裂形成的花纹,如同商朝用火烧甲骨、看开裂纹的走向来进行预测一样,这种具有独特的纹路和特别美感的瓷器,也就有了某种神性。于是在清代,哥釉瓷器很多被用着敬神和祭祀。
责任编辑:小萌
来源:中国文物网-收藏-瓷器陶艺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