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锔瓷:残缺美的升华

2015-09-11 09:40

锔瓷

锔瓷

锔瓷

锔瓷

  中国是瓷器的故乡,自然就有锔瓷这个修复瓷器的行当,歇后语“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讲的就是这个。

  锔瓷手艺历史悠久,起初于何时已无法考证,最早的可考资料就是宋朝的《清明上河图》。这门手艺,上了年纪的人应该还有印象,但是年轻人可能都没有见过。

  杭州钱塘江畔,年轻女匠人冯洁在自己的工作室里,慢慢重拾这门即将失传的技艺。

  两年前,冯洁还是一位爱画画、爱服装设计的都市白领。在一次同学聚会上,她偶然见到一件锔瓷作品,立刻被其残缺美的魅力折服,由此开始了自己的锔瓷生涯。

  “锔瓷就是把破碎的瓷器,通过铜、铁等材质,再次让它修复,从而达到使用上的恢复和审美上的提高。”这句话说说简单,要实实在在的掌握,冯洁可是花费了不少时间去学习和练习。

  锔瓷第一步就是找碴、对缝,将破碎的瓷器还原出来。这个步骤有点像拼图,只不过升级成了3D立体版。

  在定好锔钉的位置之后,就是用金刚钻打孔了。打孔也是对锔瓷人的一大考验,每件瓷器的厚度、硬度都不相同,这打孔的分寸,全靠经验的积累,既不能太深,也不能太浅。深了,容易打穿瓷器,浅了,锔钉就不牢固了。

  为了更好地了解各个年代、窑口的瓷器特点,冯洁果断辞去了原本薪酬不低的白领工作,应聘进了一家博物馆上班,为的就是有更多机会和瓷器接触。

  锔钉分为金钉、铜钉、花钉等,样子有点像现在的订书钉。锔钉的韧性和制作锔钉的水平,也决定着锔补器皿的使用寿命。敲入锔钉之后,还要用鸡蛋清和瓷粉调和补漏,防止瓷器漏水,这样完整的锔瓷才算完成。

  相传古时候那些走街串巷的锔瓷匠,完工之后总会向主人家要一碗水喝。主人家拿来茶壶,匠人就用刚刚修补的碗接水,还要拿在手中聊会天。过一会儿,手中的瓷碗滴水不漏,主人自然笑呵呵地递上工钱。

  在冯洁的工作台上,摆着一个锔过的印泥盒,这是她的第一件作品,也承载了她对亲人的思念。“这是爷爷传给父亲的,不小心弄碎了。锔好后,父亲传给了我。祖孙三人因这件器物连成了一脉,我很开心。”

  “惜瓷惜福,把某种情感延续下去。”很多客人来找冯洁修东西,都是因为这件器物承载了一份深厚的感情。

  入行两年,还为此换了工作,冯洁说,她很享受现在的生活状态。“我很愿意做一位专业的匠人,以此为生,以它为乐。不舍得丢弃它,我要让锔瓷重新活起来。”

  更多杭州匠人精彩报道,关注微信公众号“酱爆”(hzjiangbao)。

来源:凤凰艺术-收藏投资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