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不败的白海棠 无止境的梦——记职业画家李迎

  从晓事起,当画家的愿望就不知不觉已在李迎的心田里萌芽。李迎有个美丽的童年,童年的记忆中有一棵苍劲的白海棠树。这棵白海棠树不仅系着李迎童年的梦,还牵动着她的创作灵感……
白海棠树下梦想初萌
  那是个美丽而充满幻想的大院子。里面住着三家人,家家都有几个孩子,大家就像一家人,每个孩子都有好多的哥哥、姐姐、弟弟和妹妹。那是大家共同拥有的院子,院子里有小草,有野花,有小鸟,有小虫,还有很多小动物,但最重要的是那棵有着伞一般树冠的白海棠树。
  大家习惯把大院子称作“百草园”,比起鲁迅先生的百草园可是有过之而无不及,那棵白海棠树,也被大家习惯性的叫做白海棠树爷爷。李迎5岁那年,听爸爸说树爷爷已经两百多岁了。
  还记得八岁那年的夏天,一个并不炎热的夏天,孩子们像以往一样,唱歌跳舞。那年李迎和小伙伴们把小花、小草和一些种子粘在彩色的纸上,那是大家共同创造的艺术品,在大家眼里它是如此美丽,每个人都想拥有它,就连那些男孩子们也不例外。可画只有一件,谁该拥有它就成了问题……曹菊如伯伯给大家出了个主意:进行一场艺术比赛,可以画画,写作文,写大字,比赛的冠军就能得到那副美丽的画。这可不单单是几家孩子比试才艺了,大家都憋足了劲要把那件奖品得到手。有人说:“彩色铅笔和万花桶画不出天边那一道彩虹”,可李迎偏不相信,她拿出自己心爱的彩色笔,开始了有生以来的第一次认认真真的涂鸦。一周的时间转瞬即逝,年幼的李迎在最后一刻才完成了那张自己认为是最完美的图画,画纸上画满了她会画的所有东西:山、水、小燕子,还有李迎心中的白海棠树。现在看来那凌乱的构图和三角猫的绘画技术实在不是什么杰作,可那时,那张画成了李迎的全部。
  那是个凉爽的傍晚,所有的大人和孩子都围到白海棠树下,孩子们拿出自己的作品,大人们则认真的欣赏着这些可爱的杰作。在看到别人的作品时,李迎就有了90%的把握得冠军。可当成功就偏偏只离她一步之遥,院子里年龄最大的哥哥拿出了他的水墨画,李迎美丽的彩色铅笔画一下子就被比了下去。那时,李迎心中顿时涌起一种说不出的难过,不过那位伯伯还是把那精美的奖品发给了她。因为大哥哥已经是大学生了,所以李迎得到了小朋友组的第一。虽然如愿获胜,但李迎并不甘心,她想有一天能超过大哥哥,于是为自己制定了一个目标,也为自己定下了一生奋斗的目标。
白海棠树下重燃激情
  从那时起,李迎开始学习绘画,主动帮老师画班里的板报,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绘画比赛。每天她都在白海棠树下不停的练习着、画着,而白海棠树仿佛每天都在鼓励着小李迎。
  1976年李迎考入了首都师范学院美术系的油画专业,那是她第一次有机会学习到自己喜爱的绘画。因为上学,李迎离开了心爱的大院子,也离开了她的白海棠树。在老师的教导下,她学会了素描、色彩和油画等,到1979年李迎顺利的以全部课程优秀的成绩毕业时,她骄傲的想:我已经超过了大哥哥了!
  李迎已经不再是小孩子了,作为一名美术教育工作者,她把自己对绘画的追求寄托在了她的学生身上,她将自己所学的全部都教授给了那些可爱的学生们,而学生们也从没有让李迎失望过,在各种绘画比赛中获奖,这也是李迎当老师时最大的欣慰。冰心老人在欣赏到李迎和她的学生的绘画作品后,对她大佳赞赏,并题词:“华夏春风”。
  20年像流水般转眼过去了,一天李迎曾经的一个学生拿着美国美术学院的硕士学位证书来到她家,那一刻李迎笑着流下了眼泪,因为他已经不只是自己的学生,而是一名出名的画家了。那一天,李迎给他讲了自己的故事,讲那棵白海棠树下执着画画的小女孩。他劝李迎不要放弃自己热爱的事业,人因为有梦想才会发光发热。于是李迎重新走进中央美院的校门,重新拿起了手中的画笔……
  可是李迎已经找不到曾经的激情和勇气,她一次次的画,一次次的不满意,一次次的重来,但她却慢慢的失去着信心和毅力。李迎说:“那时的自己像个迷茫的小孩,找不到了回家的路,谁能给我指明前面的方向呢?”
  在一个飘雪的冬天,李迎刚刚撕碎了自己不满意的作品,儿子在一旁安慰着她,并从冰箱中拿出一颗她最爱吃的冰冻海棠,一霎那,李迎想起了它——白海棠树……于是李迎带着儿子,回到了曾经的那个大院子。那里已经不住人了,一片荒凉,一片寂寞。但他们却看到了院中的白海棠树,它依然那么挺拔,那一刻它仿佛在向她招手。李迎拿出包中的手帕为它擦拭着身上的雪片,“你冷吗?我好想你,我的白海棠树……”说着说着便情不自禁的紧紧抱住了白海棠树,而它也仿佛在轻轻的爱抚着李迎,鼓励着她,也就是在那一刻李迎找到了曾经的激情与动力。回到家后,李迎忘我地投入到绘画创作当中,仿佛童年里那个夏天的干劲再一次涌入到了她的身体。
  一天、两天,一个月、两个月……李迎终于成功了,她画出来了,那是她一直渴望的作品。画面似幻梦,雾霭茫茫、扑朔迷离。李迎画出了自己的迷茫,寻找心中的艺术的过程,是那么的虚幻,而画中间的正是给她指明方向的白海棠树,冬天的白海棠树。李迎给画作起名《冬的畅想》,之后她带着作品参加了第二届中国岩彩画展,得到了优秀奖,颁奖的那一刻她终于大声的喊出:“我成功了!”
  李迎跑出礼堂带着自己的画和奖状跑去找白海棠树。
  “我给它看我的画给它看我的奖状,风中我们拥抱在一起,它在笑,我也在笑,好开心,好幸福,我坐在树下,抬头看着它的枝条,它的树叶,一屡阳光刺痛了我的眼睛,泪水从眼角流下顺着风滴到它的树干上,当我再次睁开双眼时,我看见一颗白白的大海棠挂在它的枝头……”
白海棠树下勇攀高峰
  2003年,因白海棠而创作出的《冬的畅想》获奖,使李迎走进了振兴民族绘画的行列里。白海棠不仅是李迎心中对绘画事业不懈追求的源泉,可以说,这个童年最真的信仰也成为她日后事业取得成功的因由。  
  说起今年9月份在国家大剧院举办的“书画三十年”,纪念中国改革开放30年艺术成就展上,李迎参展的作品“花”系列时,她说自己一生中除了白海棠外最钟爱的便是各种花了。每每拿起手中的笔,调那些尤如宝石一样灿烂的岩彩颗粒时,总能让自己眼前浮现儿时对花的记忆。 “我的画板,就是我儿时的庭院。我手中的笔如春风吹拂,扫起那些飞舞的花。让我重拾儿时花朵盛开的回忆,调好后的岩彩泼洒出儿时雨水载着花瓣流趟的瞬间。我用手中的工具伴着儿时对花的朦胧记忆,或堆砌、或刮掉、或流趟……在画板上反反复复地做着加加减减的游戏。”画的基调和主题是在有意无意中蒙生出的,李迎创作时会反复找那些阳光,那些花束,那些春,那些夏,那些花与自己的私下心语。她抓住儿时对花的朦胧瞬间,和儿时对花神的崇拜,还有那些儿时在花丛中戏耍的时光。在画室周围各种鲜花的影响下,李迎采用自己习惯用的油画技法,并溶进了敦煌壁画的技法,在板上画上自己的朦胧花语……
  在大学里李迎学的是油画专业,有一定油画功底,又通过敦煌的采风,来吸取祖先绘画的精髓。她说自己曾经参加“大漠寻源”的活动也就是为了追寻岩彩的历史风韵,“岩彩源于中国,也是中国的本土文化。我尽力让我画的岩彩画溶汇了本土性、民族性,和中西方绘画特点。充分表现了岩彩的材质美感。我利用它宽范的表现魅力,充分发挥他色泽鲜艳,晶莹剔透的材质魅力。运用中西方的绘画表现手法,给与当代人一种全新的视觉体验。我将自己朦胧的回忆,运用写意.印象绘画及抽象的手法充分将花的阳光,花的魅力向世人充分的展现出来。我所表现的画面不是具象的某一种花,他是我童年回忆的梦中花,也是我源于对现实生活中花的写生的提炼。”
  李迎融汇吸收了油画对色彩的表现和敦煌绘画技法,使自己的绘画成为东西方的绘画技法和色彩运用两者结合的统一体,使画面上呈现出了一种全新的交融和再现及审美情趣。
  岩彩打动李迎的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它那粗粗的颗粒,这也是岩彩区别其它颜色的材质美感特性。在李迎的画面上,她通常以厚画法为主,充分利用岩彩的颗粒和材质的厚重感画出自己心中花的轻盈、秀美……         
  这么多年的绘画创作,李迎通过用矿物质材料做为绘画语言和当代绘画进行全新的链接,体验岩彩艺术延展性及岩彩艺术的包容性。从另一个角度看来说,也是在体现东西方文化的交融和岩彩艺术的民族性及世界性,同时进行以当代的艺术绘画语言赋予岩彩新的艺术生命尝试。李迎说:“自己在岩彩绘画的创作过程中体验到材料本身的质感美和色彩美,也享受绘画制作的过程美,达到艺术家在创作过程中的愉悦和艺术美的享受。”
  李迎,这个不自主地走进振兴民族绘画的行列里的画家,将绘画和儿时的朦胧回忆及即兴的情感交融在了一起。这不仅是一个画家梦的追忆,也是她对生活中美的不尽追求和向往。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