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神秘藏家“团扇蔡”露面 中扇博大展半数藏品来自这个最会修团扇的人

2017-11-21 11:19

念群修复团扇,精益求精。

明月入怀·中国团扇文化印象特展”正在中国扇博物馆举行,11月26日撤展。现场一共约200件展品,其中一半以上属于一位苏州神秘藏家。

11月19日,这位神秘藏家在中扇博开了一场关于团扇的讲座。被苏州收藏界称为“团扇蔡的他——蔡念群,不仅仅是收藏者,还是团扇的制作者、修复者。

他说自己的爷爷曾在拱宸桥边开桐油厂,所以来杭州,也算是回老家,很亲切。

第一眼就爱上了团扇

为了爱好自学修团扇

蔡念群在苏州一家文物市场经营文玩店多年。为什么要修团扇?没办法,我不抽烟不喝酒不打牌,就是这点爱好。

因为第一眼就爱上了团扇,可是收来的破布头破扇子找不到人修复,从小手巧,初二能修无线电、能自制黑白电视机电路和频道转换器的蔡念群劲儿一上来,决定自己摸索着修。

自学的过程很孤寂,每一步都走得不容易。

比如制作团扇的基础是烤框,也是最难的地方。想要框有弹性,就需要用一整根竹条去烤,以200℃左右的间接温度烘烤韧性最强。竹子品种也有讲究,要到福建去买,在烤的时候,竹条外面是拉伸的,内里是挤压,纤维长度如果不够就容易断掉。烤框最考验功力,一根竹子每个部分的纤维长度都有可能不一样,蔡念群说自己烤断了200根竹子,才得了第一个团扇框。

看起来很圆很对称的团扇框,其实还有个小秘密。左边最上面实际制作时要稍微比右边凹下去2毫米,不然做好了看上去左边会有点尖尖的,好像‘斜肩膀蔡念群的微博上有位粉丝是杭州人,热爱制作团扇,可是做出的扇子一直是斜肩膀,向蔡念群请教后,开心地回复:我做了一把对称的,看上去左边尖出来,翻过来看,还是左边尖。后来听您的,做了不对称的,现在看起来终于对称了。

为了还原旧时候绷扇面用的糨糊,蔡念群特意找到苏州皮鞋厂打糨糊的老师傅,学习如何自制黏合力强一点的糨糊,然后自己再研发适合绷扇面用的糨糊。烤框、绷扇面、包边、打糨糊、上漆、戗金、框柄之间榫卯连接才能迎风不折……制作团扇有二十余道工序,每一道工序他都得潜心琢磨。

保利春拍找上门

团扇蔡声名渐响

就像票房寡淡的电影,有人说,没有市场的文化,很难壮大发展。修复师兼文物商蔡念群认同这个道理。所以能被北京的保利春拍主动找上门,蔡念群有点开心。

2014年保利春拍上,蔡念群的多件团扇作品成交,价格最低的一柄6000元成交,最高的一柄拍到了22000元,“团扇蔡的名声由此传开。

不止拍卖行。其实早几年,沪苏杭一带的几位雅士就找上门去,求一把扇子配长衫、中式对襟衫。那天钱江晚报记者赶到苏州采访,还差一点遇见其中一位。

不过蔡念群手里的那一百多柄团扇,是怎么也不舍得卖的。将它们拿到拱宸桥西的中扇博展出,蔡念群心里是高兴的:你跟我讲杭州话好了,我听得懂。我爷爷老底子在拱宸桥运河边开过桐油厂,就在当时的三友实业社对面。我小时候有几年在杭州住的。

团扇蔡还收集了许多晚清团扇照,老照片不少是来自国外大学图书馆的图片翻拍:男子手持团扇,反倒是妇人摇曳折扇。

来源:华夏收藏网-藏趣逸闻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