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2018-05-16 00:30
李林祥“凡物”系列:物化社会的拟态表达
文/汤筠冰
李林祥毕业于东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艺术课班出身,有着扎实的绘画基本功。他艺术涉猎广泛。近几年,从“存在与时间”(2013)水彩个展, “天钧”(2014)水墨个展,再到“还乡”(2015)油画个展,艺术家尝试通过不同的艺术介质表述出其对社会的关照。本次“凡物”系列,更是综合了之前的水墨、水彩、丙烯材质,采用综合材料完成于水彩纸本之上。这是画家聚多年功力,蛰伏三年后的又一次厚积薄发系列作品。
自杜尚、安迪沃霍尔之后,艺术的发展逻辑便朝着列斐伏尔所定义的 “通过分析把所有独特的、高级的、专门化的,结构的活动挑选出来之后所剩下的,就被界定为日常生活” 的方向迈进,当代艺术越发走向日常生活审美化,亦或审美日常生活化。
“凡物”系列中,表现出的是艺术家对日常生活更进一步地剖析。他将人们日常生活中原本埋藏在混凝土中的,通常被遮蔽了的管道呈现在观者面前。PVC材质的管道是家家户户必备,日常生活中绝不可或缺之物。但家庭装修时通常把管道埋藏在墙壁中、地板下、吊顶里,隐形在我们的视线之外。被遮蔽的管道一直存在于人们生活场域中,且与日常勾连紧密。李林祥通过画作中对管道的聚焦表达,将观者凝视的目光转向了生活中原本不可见之物,抑或说将被遮蔽了的日常生活呈现在观者面前。看似不存在我们目之所及的视觉世界里的管道,但其实时时刻刻存在在我们生活之中。它比坎贝尔罐头、可口可乐更加的日常,更加的生活,也更为重要。为了装饰环境、整饰社会,我们遮蔽掉的是往往是生活中最为重要的东西。这也提示着我们最忽略的往往是身边的美好人与物。
20世纪80年代美国诞生的拟态主义经由日本艺术批评家椹木野衣介绍到日本,并在日本生根开花,借助这一潮流将日本艺术家村上隆等人推至国际艺术舞台。拟态主义特征在于利用照片等图片,积极地运用到自己的艺术品中。椹木野衣进一步提出了拟态主义艺术的三个学术维度:一是透过切割造成偶然性的“裁切”(Cut up),二是掠用既有图像的“取样”(Sampling),三是无限重复同样表现的“再混合”(Remix)。
“凡物”系列作品的画面,艺术家挑选出有代表性的管道作为日常生活的拟态样本。艺术家并不是仅仅将“管道”视为纯粹客观写实物体,更是将它视作画面的“切割物”,形式上通过切割来裁切画面,打破画面的整体性,造成画面构图上的偶然感。画面以后现代主义的去中心化面貌予以呈现。管道留白如刀,通过裁切造成画面的冲突性。
拟态主义艺术受到法国社会学者尚.布希亚倡导的消费社会论的影响。布希亚认为在诸多复制物流通的当代社会,模仿复制物,其本质其实存在于凌驾现实的超真实中。横平竖直的管道不断被艺术家复制,错落有致地摆放在画面中。有的画面是管道的无限重复,有的则是简单穿插。在张弛之间完成了作者对于日常生活的重置与考量。
PVC管道是西方舶来品,加之李林祥较好的油画功力,用油画表达最是顺理成章。可艺术家却采用了综合材料表达的方式。管道边缘线性画法来自水墨画线条,管道的立体结构来自油画的三维表达,铁丝网边缘来自水彩的晕染肌理。面对来自消费社会的霓虹闪烁,艺术家对这组绘画的色彩体系比以往都来得克制,在一片灰色系色调中,将中国传统水墨画中的素雅、细腻、神秘趣味融合到新的绘画语言中去,彰显了艺术家的水墨情怀,但又通过管道的三维肌理提示着西方绘画语言中客观物体的在场。体现出了东方和西方艺术融合的意境。
什么是被我们忽略的,被日常经验遮蔽的生活真相?什么才是生命的真正本源?这是艺术家通过这组作品提醒观者,同时也是对我们这个时代的追问。而象征着现代文明的PVC材质的管道里究竟流淌着什么?等待着的将是观者的揣摩和解读。
展览城市:上海
展览时间:2018-05-18~2018-06-06
研讨时间:2018年5月26日下午3:30
展览地点:上海油画雕塑院美术馆分馆(华萃艺术)
地 址:上海市长宁区长宁路1978号
参展人员:李林祥
主办单位:艺品荟、九昊栈、范读会
协办单位:上海油画雕塑院美术馆分馆(华萃艺术)、上海新动量艺术
策划:范读会、艺品荟、九昊栈
来源:雅昌艺术网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