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艺术界乱象系列(22)

  • 佯狂时代
    刘晓林


  • 中国文化界似乎进入了佯狂时代!佯狂任何人都可能有,于此中国的艺术家则更是典型中的典型。
     
    狂的本义是狗发疯,佯狂可以被理解为假的狗发疯;引申开来,泛指以人类为主的一切“活物”的精神失常、神经错乱的特定状态。中国的艺术家的确不容易,人太多、出人头地太艰难。于是,艺术家要想办法——处理关系、迎合市场、包装宣传。换言,艺术家要千方百计拥有自己的“特色”。“特色”之中的言行“变态”(狂)很有效,狂的最本质便是对自己的“能量”极其自信,狂分真狂与佯狂。前者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与持久性,更为重要的是真狂还具有难能可贵的相对客观性;后者具有易解性与瞬时性,更为重要的是佯狂还具有不切实际的绝对主观性。前者在中国的魏晋、唐宋、明清等朝代都出现过,民国仍有“星星之火”在点燃着内外合一、始终如一的本色真狂。自20世纪80年代以后的时间里真狂几乎灭绝,代之的是“群熊割据”、“诸猴争霸”的佯狂。仅就书画艺术而言,20世纪80年代以前出现过有真才实学、天赋过人、人格铮铮的真狂士,潘天寿、石鲁、林风眠诸贤可以享此盛誉。现在呢?天王大师巨匠,声声裂、声声歇。过眼眼晕,佯狂者自己晕,影响得他人也晕。
     
    佯狂者在喧嚣着自己有狂的资本与资格,殊不知是将一己之优势无限放大的结果。他们忽略、无视前贤或同时代者的成就,恍恍惚惚自己成了俨然的真狂。时光是宇宙间最孤独、最伟大的裁决者,没有谁可以伴随它的始终、没有谁可以跳出它而独存。真狂并不可怕,因为真狂者深知自己的不足,他们时有谦逊、时有检讨;佯狂则令人生厌、伤害自己,因为佯狂者仅知狂的表象,他们拒绝谦逊、更拒绝检讨。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佯狂时代,智与明已荡然无存。悲乎?很有意思。

    作者:刘晓林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