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印象派不是好东西

印象派不是好东西

陈健强/2012-7-18

 

 

反思以往的美院科班训练,发现存在很多艺术思维定式问题,这些问题也是中国美术教育存在的问题,其中有一个问题是,印象派对科班训练来说不是好东西。

 

其一,印象派只是西方美术史的一个另类,产生时就受过质疑,引进中国时更受到中央美院徐悲鸿教育体系的排斥。这个画派的产生受当时物理光学的理论支撑,过于追求光影的物理性,不讲题材,终极指向是技法与技巧。以当下的眼光看,科班教育太跌进印象派的思维定性了,缺乏思想性。

 

其二,印象派对于写生训练来说,画家不能受被描绘对象所左右,不能受对象的表面光影变化而被动地描绘,有鉴于此,中国美院院长许江他们在教学中推崇“现象学”:是画家不能被描绘对象牵引着走,描绘对象是为画家服务,跟着画家走。

 

其三,印象派太强调色彩的冷暖变化。据清华美院陈丹青和徐唯辛这对师生的教学言论可知:说:“素描画好了,油画也就画好了,画好油画的关键是素描”。他们倡导色彩的素描关系,不强调印象派的冷暖关系。

 

第四,印象派理念性过强,理论过于死板,导致印象派画家修拉看着妻子死去时皮肤由暖变冷,太过机械了。而且纵观中国百年绘画史,很少有人学凡高与高更,怎么借鉴都逃不过他们的框架,因为他们的思维定性太强了。

 

第五,从当下主流的靳尚宜、杨飞云与郭润文的作品来看,他们的作品主要特征还是色彩的素描关系为主,我曾亲眼观看过靳郭两位老师的现场示范,没有强调物体的冷暖两面。另外,当代艺术的四大天王,更是单色画。由此可知印象派的光影理念应用不大。

 

概而述之,印象派太过指向表面,太指向技法,太被动地跟着对象走,思维定式过强,拉低学习者的思想性与创造力,这些不好的一面如果形成思维定式,将影响深远,更何况印象派的画面没有理性批判思维,所以印象派应在科班训练中开除出去,它不是好东西。

作者:陈健强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