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隋朝已有青白瓷

 
 
                                      漫谈收藏系列之       “隋代青白瓷     
          
 
      两晋,南北朝青瓷,在我国瓷器发展史上曾挥写了灿烂的篇章。公元581年隋统一了全国,虽说隋朝只有短短的38年,但由于南北朝及唐朝之间,瓷业发展,其主要产品仍以青瓷为主。隋代瓷业起着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
          
      在隋以前,中国制瓷主要集中于江南一代,入隋以后,北方瓷业有了发展,就目前考古发现的隋代瓷窑遗址,就有一半以上在北方,主要分布在陕西,河南,河北,山东一带,正因为北方瓷业的发展,为今后唐宋瓷业,南北遍地开花,名窑迭出的繁荣局面奠定了基础,目前四川,河南等省也先后发现了隋代窑址,但主要还是青瓷为主。
           
      隋朝瓷器以青为主,也有白瓷,河南安阳窑,巩县窑,河北磁州窑,贾壁村窑,安徽淮南窑,湖南湘阴窑,四川巩崃窑,都已发现隋代烧制的青釉瓷,范围很广。
           
      隋代瓷器分精,粗两类,一类胎质较细润,瓷化程度较好,另一类胎体颗粒较粗,瓷化程度低,隋瓷造型与南北朝类似,常见器物有碗,盘,杯,壶,尊,坛,罐,缽,盆,缸,灯,烛台,大部分为当时民间日用品。
 
      此外也创烧了一些比较新颖的器型,如盘口四系耳瓶及罐,盘口外撇,长颈或短颈,颈肩部贴附四系耳,园腹或椭圆腹,平底,形式美观,另有高足盘,杯类,在隋墓中已发现,浅盘口,下承以空心喇叭状足,这是中国瓷器中最早发现的高足盘,宋元明清都有类似器型。
         
       以前很少见过隋代白瓷,但近几十年来从各地墓葬中陆续发现了隋代白瓷,如河南安阳隋开皇十五年张胜墓,西安隋大业四年李静训墓,西安郭家滩墓,姬威墓中,都出土了一批隋代白瓷盖罐,白瓷龙柄鸡头壶,白瓷龙柄双连瓶,这些都是隋代白瓷典型代表作,但隋代白瓷窑址,至今尚未发现,估计也不是一个窑口所烧。
         
      隋瓷在工艺上比南北朝近了一大步,瓷泥一般都经过陶炼,并掌握了控制原料中铁元素配比技术,烧出了荧光清亮的青瓷和洁白光润的白瓷。
         
      隋代烧瓷方法较多,窑具以主具为主,还有三叉支具,锯齿支托,扁圆形垫饼,筒形支具,特别发明了装烧瓷器的匣缽,这一烧瓷业的重大改革,进一步推动了中国瓷业的发展,由于匣缽的使用,烧窑器物免受烟火和窑顶落沙等损害,减少了釉色不纯,釉面粘沙等现象,提高了产品质量。
       
      隋瓷装饰手法主要有印花和划花,印花工艺是用瓷质印模在坯体未干时压出深浅不同的各种图案,然后上釉入窑,划花用尖利的工具在坯体上刻划各种纹饰,上釉后入窑烧制,但当时一般纹饰简单,有几何纹,草叶纹,朵花纹。
         
      隋瓷一般施釉较薄,但釉色清亮,有玻璃质感,在釉下一般都开有细小冰裂纹,釉面特别是口沿,耳部有剥釉现象,胎质白中泛黄,灰白,釉不到底,腹部及底部大多露胎,釉色青中偏黄,器型古朴,瓶罐之类器大多有耳系,双系,三系,四系,釉下有淌积釉现象,目前我们见到的全为出土器,仿品少见,比较容易鉴别。

作者:瓷器鼻祖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