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宋代的瓷窑遗址和瓷器

瓷窑遗址和瓷器  

这一时期制瓷手工业有很大的发展,根据考古发现,窑址遍布全国大部分地区,占全部古窑址数量的75%。经发掘的有定窑、磁州窑、耀州窑、钧窑、越窑、汝窑、南宋官窑、龙泉窑、建窑、德化窑、灵武窑等遗址。瓷器已深入社会各个阶层,并且成为国内外贸易的大宗商品,因而不仅出现了制瓷手工业作坊和城镇,各地窑业间的竞争日趋激烈。许多名窑在烧造技术、装饰技法、釉色变化上,都形成各自的独特风格并为其他民窑所效仿,从而形成不同的瓷窑体系。一般可分为定窑系、耀州窑系、磁州窑系、钧窑系、龙泉青瓷系、景德镇青白瓷系等六大窑系以及富有民族特色的辽瓷、西夏瓷等。  

就布局而言,多以大规模的窑群形式出现,采用分工协作的方式,专业化程度较高。宋代的定窑,仅涧磁村窑址范围即达117万平方米;陕西铜川的耀州窑号称十里窑场;浙江的龙泉窑址在龙泉大窑地区就发现宋代窑址24处,每个窑址包括许多瓷窑。在瓷器生产的布局上也比以前更均匀合理。  

其次,瓷窑设置不仅注意瓷土、燃料、水源,更注重交通运输。特别是大作坊都建在河流或陆路交通干线附近,窑场向交通干道、商业集镇靠近。一个瓷窑的产品在社会上赢得声誉,很快便有小作坊在其附近星罗棋布地建立起来,逐渐形成艺术风格相近的窑系,甚至在地域上跨越州的范围。  

再次,为适应海外贸易的需要,沿海地区瓷业发展特别迅速。通往海外的海港城市已不仅仅是瓷器的集散地,更是窑群林立的瓷器生产中心。如以广州为中心的潮州窑、西村窑、广西的永福窑等,以泉州为中心的德化窑、同安窑、建阳窑等。沿海地区瓷业发展已远远超过内陆地区,表明瓷器生产对市场的依赖性和瓷器本身的商品性已明显增强。从海外考古发现看,当时瓷器远销东亚、东南亚、南亚、西亚、非洲东海岸乃至地中海和欧洲。  

从纪年资料看,中原地区的定窑白瓷和南方地区的景德镇影青瓷明显垄断了当时的国内市场,以淮河为界的中原和南方始终有其独立的市场。晋冀豫地区是定窑白瓷的产销中心,而长江下游则是影青瓷的势力范围。中原产品偶有进入南方市场,而南方生产的各种瓷器则几乎不见于中原地区。定窑白瓷、景德镇影青瓷及越窑精品在长城以北的大量存在,反映了当时密切的宋辽关系。其他窑系产品分布范围相对较小,大都集中在产地附近,在纪年墓葬、塔基中出土较少。  
  
  
  
定窑是中原地区最著名的窑场①。北宋时期是定窑的最盛期,不仅产量大,而且已形成自己的特点。窑址中的宋代地层内普遍发现煤渣,说明已用煤作燃料。在作坊遗迹中有搅拌瓷泥的砖砌长方形槽,有印花用模子、匣钵和大量专为覆烧用的支圈。北宋中期创造了覆烧的方法,提高了产量,是装烧工艺上的一次重大改革,与此相应的是大量采用印花装饰,器型趋于单一。窑址中出土的瓷器,以碗盘居多,都是白瓷,胎土细腻,釉色润泽,白中略闪青黄或灰黄,口沿因覆烧而不挂釉,即所谓的“芒口”。流行器内壁印花、刻花和划花,花纹图案布局繁复而严谨,层次分明,并以各种花卉图案和各种动物形象为主。当时还为宫廷和官府烧造瓷器,遗址中发现有刻划“官”、“尚食局”、“尚药局”和“五王府”等款的瓷片,为宫廷烧造的瓷器上的花纹多为龙凤图案。另外,在窑址中还发现有少量的黑釉、酱釉和绿釉瓷片,即文献中所称的“黑定”、“紫定”、“绿定”。河北定县北宋塔基中出土了百余件定窑白瓷,其中有20件刻有“官”字款。河南巩县宋太宗元德李后陵出土的37件定瓷中,“官”款器多达16件。这些瓷器胎薄釉润,造型优美,是定窑的上乘之作。磁州窑 是宋金时期北方著名的民窑,在今河北磁县观台镇②。产品以碗盘为主,也烧造大型罐盆之类的日用器皿,印有“张家造”戳记的瓷枕就是观台的产品。磁州窑瓷器用绘花、划花和剔花等技法,绘制黑、褐两彩的花卉禽鱼等图案,以明快流畅充满生活气息的构图著称。属于磁州窑系的窑场很多,分布于今河北、河南、山西一带。除观台以外,河南修武当阳峪窑址和汤阴鹤壁集窑址也很重要。  

耀州窑 是宋代北方专烧青瓷的民窑①,产品种类很多,釉色沉稳,装饰花纹与定窑相似。  

钧窑 钧窑瓷器也属于青瓷但其釉色却是一种蓝色的乳光釉,深的作天蓝色,浅的如天青色,最淡的似月白色。在蓝色釉中利用还原铜的呈色作用烧出了红色,红蓝釉互相融合又出现了紫色。北宋钧窑有各式花盆、盆托,以及洗、炉、尊、钵等器,有些是专为宫廷烧造的②。  

北宋末年,中原战乱,制瓷业停顿,北方的制瓷工匠南迁,促进了南方诸窑的发展。南方诸窑中最重要的是景德镇窑和龙泉窑。  

景德镇窑 在宋代烧造青白釉瓷器,以湖田窑的产品质量最高。由于采用并改进了定窑的覆烧工艺,景德镇窑青白釉瓷器的产量有很大提高,器型以碗、盘、洗、盒为最多。装饰手法早期以刻花为主,北宋晚期以后流行印花装饰。  

龙泉窑 是继越窑而起的南方烧造青瓷的窑场,分布于今浙江南部诸县中,而以龙泉县为中心。经过多年对龙泉窑址大规模的发掘,对窑床结构、工场作坊的规模、烧制原料、燃料、水源、制作工艺等都有了较清楚的认识。窑床都是依山而建的长达数十米的“龙窑”,工作间、晾坯间和淘洗池等均在龙窑附近的开阔平地上。龙泉窑在北宋尚处于初期阶段,受越窑影响较深。到南宋中期以后有较大的进步,烧成了代表龙泉特色的粉青釉和梅子青釉,并成功地仿烧南宋官窑“紫口铁足”产品。  

建窑 窑址在福建建阳,以烧造黑瓷著称,产品以碗盏为主,在漆黑色的釉上有闪银光的细条纹,状如“兔毫”;也有闪银光的圆点纹,状如“油滴”。考古发掘表明,宋代建窑窑炉结构先进,有的龙窑长达百余米,为其他窑系所罕见。  

吉州窑 也是南宋时期才发展起来的窑场,窑址位于江西吉安永和镇。它多仿其他名窑,但又有创意,如仿建窑黑瓷时,能烧出黑、黄色混合如海龟壳似的釉色,称为玳瑁;又将民间剪纸的花样作为纹饰移植到瓷器上,成为吉州窑的独特风格。  

广东、福建窑 广东广州、福建德化及晋江、厦门等地,在宋代兴起了大批窑群,以生产外销瓷为主。德化窑采用分室龙窑①,更易控制窑内温度和气氛,烧制的产品质量更高,其中有很大一部分产品专供外销,国内出土不多。西村窑产品分粗、细两类,一个窑场生产多达40多种产品,每种又有多样的型款和釉色,这在宋窑中是较为突出的。西村窑产品在国内很少流传,在东南亚地区屡有出土。  
  
  
  
官窑 宋代名窑中的官窑专门生产宫廷用瓷,其产品并非商品,但官窑的工匠却来自民窑,汝州官窑的前身可能是民窑。南宋官窑是宋室南迁后在杭州烧制仿照北宋官窑产品的窑场,窑址位于今杭州市南郊,已被全部揭露,发现龙窑两座以及作坊遗址和大量遗物。官窑产品素面无纹,以紫胎、粉青或灰青釉、开片为特征,有支烧和垫烧两类产品,后者具“紫口铁足”特征,胎薄釉厚,是官窑产品的代表作,曾为龙泉窑所仿效。  

作者:瓷器鼻祖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