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皮道坚“心象风景”论述的眩惑诡异性
韩妙第
日期:2012年07月24日
前提:
对于“心象”这个概念我是在2011年进入研究,并且有所体会。我的进入基础就是以周易中的论述“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在人则为修为而已”。显然,什么样的修为就有什么样的形象。这是否如同西方的谚语“一千个人就有一千个蒙娜丽莎”的概念一样?抑或就是因人的认知境界而已对于一件事物的认知有着不同的形象概念?我暂且不说我的借鉴如何如何?以下就是本文批评的主角皮道坚“心象风景”的论述。说实在话像这样的文章我以前都未见过,所幸还是所惑?且看看皮道坚的论述以及我是如何批判他的论述。
几乎是与一场关于中国水墨画命运和前途的激烈而持续的争论同时,刘一原用20余年时间(从1986年至今)的埋头钻研、辛勤耕耘,为中国美术批评界提供了一批可从众多角度和层面阐释的水墨性“文本”。
评语:
二十多年的时间很幸苦。请问皮道坚,“为中国美术批评界提供了一批可从众多角度和层面阐释的水墨性“文本”。”这一批作品数量多少?“众多角度”是几个角度?什么“层面阐述”?
他继承了中国山水画“因心造境,以手运心”的传统,又不落前人笔墨与山水画图式的窠臼,确立了自己独树一帜的“心象风景”叙事风格。与“山水”相对应的“风景”一词,极易引人联想起西方的绘画传统,事实上刘一原20余年上下求索的艺术实践,走的也正是一条“以西润中”的道路。
评语:
他怎样继承了“中国山水画“因心造境,以手运心”的传统”?
如何又“又不落前人笔墨与山水画图式的窠臼,”?
这个“确立了自己独树一帜的“心象风景”叙事风格。”究竟是哪一种叙事风格?
“以西润中”的道路究竟为何样式的道路?西式的道路如何进入了中式的道路?
已有不少批评家从各自的角度以不同的方法在刘一原的“心象风景”中发现了新的意义,这充分表明刘一原的这批脱胎于中国传统绘画的现代水墨艺术作品成功摆脱了近代以来中国画艺术之“意义的循环“,成为当下文化语境中耐人寻味的意义表达。
评语:
什么样的批评家?不能泛泛而谈。
从哪几个角度?
以什么样的方法?
在“刘一原的“心象风景”中发现了新的意义”是什么意义?
为何说“刘一原的这批脱胎于中国传统绘画的现代水墨艺术作品成功摆脱了近代以来中国画艺术之‘意义的循环’”?
究竟是什么样的“意义的循环”?
“耐人寻味的意义表达”究竟是那种耐人寻味?
刘一原在追求表达因现代科技和人文引发的种种思绪与困惑的同时,也成功地实现了其艺术语言的自然转换和绘画形态的现代嬗变。
评语:
“现代科技和人文引发的种种思绪与困惑”究竟触发了刘一原艺术追求的那一根筋?
使他的艺术语言如何实现“自然转换和绘画形态的现代嬗变”?
在当代中国画坛,很少有人像刘一原这样一步一步从对中国传统山水画法的抽象提炼而顺理成章地达到纯粹抽象的、自如表达的境地。正如他前期山水画的写实是中国式的写实一样,他的“心象风景”中的那些抽象表达所包含的东方文化精神底蕴也依然十分浓郁。
评语:
刘一原是如何对传统中国山水画法进行抽象提炼?创作技法?表现形式?还是思想?
这些技法、形式、思想是如何实现“纯粹抽象的、自如表达的境地”?
他的“心象风景”中的那些抽象表达所包含的东方文化精神底蕴究竟浓郁在哪个层面?是展示形式抑或创作技法甚至是文以载道所蕴含的思想?
刘一原因此而成为一些关注中国文化当代转型问题的批评家的研究对象。批评家们感兴趣的问题不只是他的绘画所体现的与中国当下现实紧密关联的、不同于西方现代绘画的“另一种现代性”,其实还更多包括他的“心象风景”所使用的叙事手法何以能成为真正具有精神性和观念性的视觉语言。几乎所有关于他的评论都提到了他对白粉颜料的创造性使用。
评语:
刘一原被那几个批评家关注?
这些批评家有几个是真正的批评家?村级、里弄级还是街道级抑或市级、省级、国家级、国际级?
这些批评家有多少批评方法?
这些批评家关注的“另一种现代性”可否明确无误的告知我们?
这些批评家对他的“心象风景”叙事手法实实在在进行深入解读和分析的有哪几个?
有谁将之解读为“真正具有精神性和观念性的视觉语言”?理论依据是什么?
哪些批评家对“他对白粉颜料的创造性使用”进行了深刻的辨析和解读?
可以说刘一原水墨艺术中作为一种语言要素被有意强化的白粉笔痕,既是艺术家精神情感的顽强表现,也是当代中国文化精神的一个象征。
评语:
为何说“刘一原水墨艺术中作为一种语言要素被有意强化的白粉笔痕”“,既是艺术家精神情感的顽强表现,也是当代中国文化精神的一个象征”?
结语:
这篇文章的开宗明义就没有告知我们什么是心象?然后也未告知我们心象和刘一原水墨艺术之间的关联。上上下下就是一笔选眩惑或的胡乱吹捧,既没有论证过程,更无论据,这当然也就凸显其吹捧的无效性。
各位是否已可以提出更多的为什么?
问到皮道坚理屈词穷为止!!!
问到皮道坚肉糊、皮焦、嘴冒烟为止!!!
反正我看皮道坚“心象风景”的论述是充满着眩惑性以及诡异性。所以我就提出了那么多的为什么。。。
艺术评论不仅仅要有专业知识,更要能够说服普通大众普通常识。唯此修为,才能起到解疑释惑的艺术评论积极作用和导向价值。
作者:韩妙第一世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