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中西方传统的绘画风格差异之大几乎若风马牛不相及,但天下之道,百虑而一致,殊途而同归,对于绘画艺术而言同样如此,我们且先不去探究中国绘画对日本浮世绘的影响,而浮世绘又如何影响了19世纪的西方美术,即使假定中西方绘画循着各自路径独立发展,它们也终将会在某一时间在艺术的主要问题上达成共识。
西方绘画自印象主义以来便表现出一种面目的模糊,这种模糊并非故弄玄虚,而是西方美术的一大进步,因为在这种模糊背后是线条与色彩的和鸣变奏。作为画面基础的线条和色彩各自鲜活独立,并一层层有机构成为更大的整体,对于整体和部分的辩证处理赋予画面一种全新的表达方式,而这正暗合于中国传统的“大小虽殊,逍遥一也”的哲学和艺术理念。
不同中有同,同中又有不同,各种文化之间的相互交流是艺术进步的一大动力,如果将西方这种线彩结合的表现手法与中国的水墨画结合起来又会产生怎样奇妙的效果呢?在大愚的《十方空间》中,我们便看到了这种中国水墨与西方油画;东方线条与西方色彩;点染皴擦与西方笔触的多重融合所产生的令人耳目一新的艺术效果。
画面下方的山水田园偏中国水墨风格,中间的佛像与大海偏西洋画风格,上方则为水墨熔于金黄的色彩之中,而从整体来看,画面的风格又是统一的,近处观察,看到的是密密麻麻的线条、皴擦、笔触与色彩以及隐藏于画面中的众多物象符号,而如果退后几步远距离欣赏,则凌乱者变为井然,模糊者变为粲然,细节的写意处理却能使物象的典型特征显得更为突出。
就画中景物的清晰度而言,下方的山水刻画的较为细腻,中部的佛像则有着表现主义风格的粗犷,上方进一步演变为象征主义的光怪陆离,这种于统一风格之下的精彩渐变,不仅体现了的大愚对于中西方绘画的娴熟的融合能力,也暗喻着近代以来绘画艺术整体的探索发展方向。
振逸翮以拔俗,体万象而维新,不断的创新与超越是艺术的使命,在大愚的《十方空间》中,我们看到了新的思想,新的突破和新的境界,并成功地将东西方绘画艺术的融合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