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毕加索:一位天才的诞生”展览现场
我是因为不喜欢毕加索才来看毕加索展览的,就像最理解你的人往往是你的对手。在我看来,毕加索无疑是西方现代艺术中最早掌握了“画得不好但比画得好的好”的少数几个造型革新者,他不是真正的革命者,马塞尔·杜尚才是艺术世界的第一位革命者。关于毕加索,再没有比他的朋友让·科克托在1962年说的这句话更一针见血的了:毕加索跑得比美快,这就是为什么他的作品看上去很丑。
在北京798尤伦斯艺术中心举行的“毕加索:一位天才的诞生”基于国立巴黎毕加索博物馆的馆藏,板块式回顾了毕加索创作生涯的前三十年历程。展览从2019年6月15日开始展至2019年9月1日,由巴黎毕加索博物馆藏品总监艾米利娅·菲利普策划,包括34件绘画、14件雕塑和55件纸上作品。这些多数作于1893至1937年之间的作品,据称是中国迄今为止最大规模的毕加索原作展,系统展现了毕加索的新艺术创造缘起与自我演变过程。
2011年底我曾专程到上海世博园中国馆观看“2011毕加索中国大展”,同样是来自国立巴黎毕加索博物馆馆藏的62件原作,其中包括《赤足女孩》、《雕塑家》、《坐红色扶手椅的女子》、《朵拉·玛尔肖像》、《玛莉·泰瑞莎肖像》等多幅毕氏名作。62幅作品以晚年作品居多,正好与这次北京尤伦斯的“毕加索:一个天才的诞生”以创作三十年前为主的展览构成整体风貌。上海那个大展我尤为看重毕加索晚年作于穆姜的那六幅作品,代表了他对绘画自我放任式的自由,毕加索创立的“立体主义”至此划上句号。
“立体主义”由毕加索和他相识于1907年的布拉克在巴黎创建,以立体造型来刻划人物的情绪起伏,自此开创全新的艺术形态。几年前我在校友徐彦平的西安家里看到他收藏的数千件非洲雕刻,才明白西方现代艺术的演变源头。除了西方社会进化对艺术发展的影响,我越来越认清非洲艺术对推动西方艺术向现代演变的关键作用,关键作用由几个关键人物塞尚、毕加索、马蒂斯、修拉、莫迪里阿尼与贾科梅蒂等巨匠构成,杜尚与博伊斯则是一个例外。
一个时代自有一个时代的艺术,一个国家自有一个国家的艺术家。中西艺术比较来看,中国当代艺术大多是西方现代艺术的移花接木,重观念而轻思想,重表象而轻表现,导致个人趣味超出受众心性范畴,加上想象力让位给符号化,信念让位给观念,一种艺术虚象于是在二十一世纪的中国兴起,正在成为政治的附加工具和藏家的金融游戏,严重偏离了艺术轨道……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